新能源汽车加大干法隔膜用量,干法又将崛起?
9月下旬,双积分政策正式实施时间终于“落地”,新能源市场持续走红,产业链上的锂电池及其部件、原材料也继续升温。尤其是隔膜,以其可观的毛利率,引得隔膜企业纷纷扩产,非隔膜企业加紧并购。
基于国家政策提高了对能量密度水平的要求,目前国内众多动力电池厂家所采用的正极材料也逐步向能量密度较高的三元材料进行转化,相对来说湿法涂覆隔膜更适用于三元材料,因此目前对湿法涂覆隔膜的需求大幅增长。
2016 年底国内隔膜企业干湿法产能
所以纵观今年的隔膜产业项目,湿法隔膜的项目显而易见多于干法隔膜:
然而,就在湿法隔膜一片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我们依旧可以看到,有的企业仍在投资干法隔膜——
今年2月,中兴新材副总经理透露公司将在干法单拉方面继续做深入研发;
3月,星源材质宣布5000万平方米干法隔膜将投产;
10月,沧州明珠再度扩产,建设5000万㎡干法隔膜项目……
近日,又有相关媒体称,当前国内动力电池规模前三企业中的二家(含比亚迪)、比克及LG等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均开始加大批量使用干法隔膜。
实际上,早前就有企业透露,在日韩,其动力电池普遍采用三元材料,目前主要使用的干法隔膜。
但是,众所周知,在隔膜的制备工艺中,湿法工艺可以生产更轻薄的隔膜,在性能、孔隙率、收缩方面都要优于干法。
那么为何动力电池要选择干法隔膜呢?根据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能量密度性能满足市场要求
随着干法隔膜技术的提升,使用干法隔膜的单电芯能量密度已达到100-110wh/kg,与使用湿法隔膜的电池能量密度差被控制在10-20Wh/kg左右,可以满足当前政策及市场对动力电池安全、能量密度等方面的需求。
2. 安全温度比湿法更高
湿法隔膜只能做PE膜,能够承受的安全温度为130℃;而干法隔膜不仅能做PE膜,还能做PP膜及多层复合,这使得它的安全温度为160℃。
3. 成本优势
根据起点研究报告,由于湿法隔膜产能短期内仍未得到大规模扩充,当前湿法隔膜价格下降空间较小。
有数据显示,目前,湿法隔膜价格跌破4元/平方米,干法隔膜在3元/平方米,国内干法与湿法隔膜价格相差约1-1.5元/每平米。
以1GWh电池产能所需隔膜用量(不含损耗)为1550-1850万平米,加工涂覆价格约1元/每平米计算,采用干法隔膜制造1GWh的动力电池,相较湿法隔膜至少可节省1550万元成本。
另外,随着工艺的提升,干法的成本下降空间更大(单次拉伸隔膜层数随着工艺技术提升而增加,而湿法一次仅能加工一张膜) ,因而更适用于大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