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中国钴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求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来源:未知    2019-03-31 14:12    点击量:

(一)钴行业概况

  

1、钴特性及用途

  

钴,英文名称Cobalt,是一种金属元素,元素符号Co,原子量为58.93,钴的熔点为1,495℃,沸点为2,870℃。钴在常温的空气中比较稳定,高于300℃时,钴在空气中开始氧化。钴为一种银白色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上位于第VIII副族,处于铁和镍、铜之间,因此在自然界中多与上述金属密切伴生存在。钴具有铁磁性和延展性,电化学性能良好,故钴可应用于电池材料、磁性材料、化学制品等领域。钴与其他金属的合金具有高温强度高、耐热性好、硬度大、耐腐蚀性高等特点,故钴是制造高温合金、硬质合金、金刚石工具等的重要原料。钴因其具有的独特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电子、机械制造、汽车、化工、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

  

2、钴行业产业链分布

  

钴行业中的主要产品有钴盐(包括氯化钴和硫酸钴等)、钴氧化物(包括四氧化三钴和氧化钴等)、电解钴及钴粉。原生物料或再生物料通过火法或湿法工艺生产出的钴盐、钴氧化物、电解钴和钴粉统称为精炼钴。

  

如下图所示,钴矿石经过富集等处理后,形成含钴品位较高的矿料,又称钴精矿。钴精矿经加工后或制成钴中间品(一般为粗制氢氧化钴)或直接制成氯化钴、 硫酸钴等钴盐产品。钴盐产品经加工后可制成钴氧化物、钴粉及电解钴等其他钴产品。上述钴产品之后再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可形成电池材料、合金、磁性材料等下游产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钴行业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

  

(1)国外钴行业的发展情况

  

钴的应用历史非常悠久,公元前埃及人曾使用钴蓝作为陶瓷制品的着色剂,我国从唐朝起也在陶瓷生产中广泛应用钴的化合物作为着色剂,唐三彩、青花瓷、景泰蓝的釉料均含有钴,钴颜料的蓝色可以历久弥新。

  

1753年,瑞典化学家格•布兰特(G.Brandt)从辉钴矿中分离出高纯度的金属钴,其被认为是钴的发现者。 1780年,瑞典化学家伯格曼(T.Bergman)制得纯钴,确定钴为金属元素。 1789年,拉瓦锡首次把钴列入元素周期表中。 1903年,加拿大安大略北部的银钴矿和砷钴矿开始生产,使全世界钴的产量成倍激增。二战后,日本、法国、比利时等国建立了规模较大的钴精炼厂,处理菲律宾、澳大利亚、摩洛哥、赞比亚的富钴中间产物,形成了钴资源国进行钴矿粗炼,消费钴的发达工业国进行精炼的钴冶金格局,这种格局一直持续至今。受益于锂电池等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0年以来,钴矿的产量迅速攀升, 2015年世界钴矿产量(金属量)12.4万吨1,与2000年3.33万吨相比增长了2.72倍,年均增速9.16%。其中,由于刚果(金)钴矿存量高、品位高,加之刚果(金)局势自现任总统2001年执政以来显著改善,成为目前钴矿产量最高、增速最快的国家,带动了全球钴产量的快速增长。 2015年刚果(金)钴矿产量6.3万吨,占全球的50.81%,是其2000年产量的9倍,年均增速15.78%。

  

由于钴的主要产地刚果(金)工业及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澳大利亚等其他钴矿主产国也较少有专业的钴冶炼和深加工企业,钴矿主产国通常把矿料直接以钴精矿或钴中间品的形式出口到中国、芬兰等国进行冶炼及深加工,因此全球精炼钴的生产分布与钴矿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劳动力和运输成本优势,近年来,钴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吸引了钴冶炼企业在当地建设规模较大的钴初级冶炼工厂。

  

(2)国内钴行业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钴工业起步相对较晚。 1952年,江西省南昌市五金矿业公司用简易鼓风炉熔炼钴土矿产出钴铁。 1956年按此工艺建设了江西冶炼厂,产出的钴铁送至上海三英电冶厂(上海冶炼厂前身)处理。广东梅县也用同样工艺从钴土矿熔炼出钴铁送潮州冶炼厂处理生产工业氧化钴。 1954年,沈阳冶炼厂以湿法炼锌钴渣为原料产出首批电钴,拉开了我国电钴生产的序幕,沈阳冶炼厂锌系统采用黄药法除钴产出黄原酸钴渣,该厂以此钴渣为原料,通过还原溶解、氧化沉钴产出含钴30%-40%的氢氧化钴,然后再经干燥、焙烧、电炉还原熔炼成粗金属钴,最后用电解精炼法得到电钴。 1958年,赣州钴冶炼厂从当地的钴土矿中生产出氧化钴。由于当地钴土矿资源分散, 无法大规模开采,在冶金工业部安排下,赣州钴冶炼厂于1960年开始处理从摩洛哥进口的砷钴矿,这是我国用进口钴原料生产钴的开始。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世界精炼钴的主要产地由欧洲转向了中国。上世纪90年代末,芬兰为全球最大的精炼钴生产国, 2001年芬兰精炼钴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21.27%3,其次为俄罗斯的12.08%和挪威的8.71%;近年来,受益于中国锂电池产业的发展以及钴湿法冶炼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成为钴的主要生产国,已经连续10余年成为第一大精炼钴供应国,根据CDI(钴发展协会)资料显示, 2015年中国精炼钴产量4.87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9.66%。但由于中国钴矿资源相对贫乏,钴原材料主要依赖从刚果(金)进口。

  

(3)行业发展趋势

  

①行业加速整合,行业集中度提高

  

我国的钴产量从 2001 年占全球的 3.86%4增长至 2015 年占全球的 49.66%,增长势头迅猛。在这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全国涌现了大批投资建设钴生产线的企业。未来钴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将是资源、技术、成本、资金、质量、品牌等综合实力的竞争, 国内一些钴生产企业将会因不适应行业竞争而被其他具备较强实力的企业收购兼并,或者被市场淘汰出局。同时,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环保标准显著提高,环保执法将将愈发严格,国内部分企业可能会因为生产过程环保不达标而被责令停产,或因环保成本过高而亏损。因此,我国钴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

  

②向上游延伸以获取稳定的原料来源

  

在钴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原材料成本约占 80%左右,拥有稳定且低成本的原料是钴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 2015 年的数据显示,全球钴矿储量为 710 万吨,中国钴矿储量仅为 8 万吨,占总储量的 1.13%;刚果(金)钴矿储量为 340 万吨,占总储量的 47.89%,我国国内生产企业主要依靠从刚果(金)等地进口钴精矿。但这些矿产资源大多被国际巨头垄断,核心资源受制于人,国内生产企业议价能力不强,对国内企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 国内部分钴生产企业开始进入钴行业上游——矿山领域,在拥有丰富钴矿资源的国家进行投资设厂,以享受完整产业链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③产业链向下游电池材料延伸

  

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较多的钴生产企业选择了继续延伸产业链,向下游扩张。对钴生产企业来讲,电池材料是前景较好的切入领域。金川科技、华友钴业等钴行业的优秀企业都积极转向三元电池材料领域,以增加产品种类多样性、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获取更多优势。

  

(二)市场供求情况

  

1、钴行业供给分析

  

(1)钴矿储量分布不均衡

  

全球已知的含钴矿物约100种,主要有四种类型:①铜钴矿、②镍钴矿,包括硫化矿和氧化矿、③砷钴矿、④含钴黄铁矿,这些钴矿含钴量均较低。从钴金属的储量来看,全球钴金属储量分布非常不均衡。地壳中钴金属储量约为2,500万吨,根据USGS(美国地质勘探局)数据显示, 2015年,探明钴矿储量710万吨,按照2015年12.4万吨/年开采量估算,可开采年限约为60年。钴金属资源主要集中在刚果(金)、澳大利亚、古巴等地区,总共占据全球储量的70%左右。其中,刚果(金)储量340万吨,占据已探明储量的47.89%,澳大利亚、古巴分别为110万吨、 50万吨,分别占探明总储量的15.49%、 7.04%。

2015年全球钴资源分布(金属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年,我国已探明钴资源储量为8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1.13%。目前已知的钴矿产地有170余处,分布于24个省(区),主要分布在甘肃、山东、云南、湖北、河北、青海、山西等7省,以甘肃省储量最多,约占全国的30%,以上7省储量之和约占全国总储量的70%,其余30%的储量分布在新疆、四川、西藏、海南、安徽等省(自治区)。我国钴矿分布地区较广,但钴资源仍相对匮乏,具体表现为储量小、矿石品位低、贫矿多、伴生成矿多,钴资源主要依赖于进口。

  

(2)钴矿以铜、镍伴生矿为主

  

从钴的矿产资源来看,纯钴矿很少,钴矿几乎全部以伴生矿形式存在,钴在地壳中含量极低,地壳丰度5约为25*10-6。主要的钴矿有三种:砂岩型铜矿、红土型镍矿和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砂岩型铜矿主要分布于刚果(金)和赞比亚,其钴品位较高;红土型镍矿主要分布于环赤道的古巴、菲律宾等国家,含镍1%左右,钴的平均品位约为千分之一;而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等,平均品位最低,约为万分之一,需要伴生的铜、镍等金属综合开发。由于钴品位低, 加上伴生矿特征,单独开采钴的成本昂贵,因此大部分的钴开采都是在开采其他金属矿时的伴生产品。据2016年CDI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约有50%的钴资源伴生于镍, 44%左右伴生于铜或者其他金属, 6%源于单一钴资源。

  

钴的伴生矿属性,决定了钴的供给比较复杂, 会受铜、镍行情的影响。当铜和镍行情低迷时,随着铜矿、镍矿的减产, 钴的供给也会随之被动减少,钴精矿的价格也会因此而发生较大波动。

  

(3)钴矿资源集中于少数国际矿业公司

  

从钴矿的开采来看,采矿资源集中于嘉能可(Glencore)、自由港(Freeport)、欧亚资源等矿业集团,其中,嘉能可位于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四座矿山占全球钴产量的 20%左右,自由港、欧亚资源产量占比约为 10%。以上矿业集团的矿山开工情况对全球钴上游供给具有明显影响。

  

下表为全球主要矿业公司嘉能可和自由港 2015 年拥有矿山的年度钴产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钴矿供应情况

  

2015年全球钴矿山开采总量折合金属量约为12.40万吨,比2000年全球开采总量3.33万吨增长了2.72倍。目前全球在产的大型钴伴生矿山中,超过半数位于刚果(金),刚果(金)占全球钴开采总量的半数以上。

 

2015年各国钴矿产量(金属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自刚果(金)开始大量开采铜钴矿以来,钴矿的供应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全球钴矿的供给非常集中于刚果(金),因此刚果(金)的社会稳定、钴矿开采政策、钴矿出口政策等因素都会对钴矿的供给产生较大影响。

  

(5)精炼钴供给情况

  

钴矿石经过矿石研磨、浸出和萃取等一系列工序加工,产成精炼钴(包括钴盐、钴氧化物及钴粉等产品)。在冶炼端,由于非洲电力及基础设施薄弱,缺乏钴的下游产业,全球主要的精炼钴产地并非位于非洲,而是集中在中国、芬兰、比利时、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 2015年,这六个国家精炼钴产量占据全球总产量的80.12%。2015年全球精炼钴产量约为9.81万吨,同比2014年上涨6.86%。其中,中国精炼钴产量为4.87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3.99%,占据全球钴冶炼产量的49.66%。

 

2015年全球各国精炼钴产量(金属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1年以来,由于钴存储量最高的刚果(金)的局势趋于稳定,刚果(金)逐渐成为钴矿产量最高、增速最快的国家,同时,中国的钴冶炼工艺也逐渐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精炼钴的最大生产国, 带动了全球钴供给的稳定增加。

 

  

2001年到2015年,全世界的钴供给呈平稳增长状态,从2001年的3.81万吨,增长到2015年的9.81万吨,年均增长率为6.99%。而中国的钴供给增长较快, 2001年,中国钴精炼钴产量仅为0.15万吨, 2015年则达到了4.8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8.41%。

 

2001年至2015年中国及世界精炼钴产量(金属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虽然全球的钴供给稳定增长,但采选和冶炼存在全球范围的地区错配情形,即钴冶炼国缺乏钴矿资源,而钴采选国缺乏冶炼技术及配套设施、产业,导致冶炼国依赖于向钴矿开采国的进口,若钴矿开采国的供给出现波动,将对冶炼国的钴价格形成冲击。以我国为例,由于国内钴资源匮乏,大量的钴矿依赖进口,钴原料的对外依存度高达 95%6。若刚果(金)等原产地的钴矿出口受到限制,将对中国精炼钴的资源供应端造成较大的冲击。

 

2015年全球主要钴矿冶炼国的原材料来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6)中国钴原料供给情况

  

由下图所示,自 2011 年以来,我国进口钴矿同进口钴中间品相比呈下降趋势,由 2011 年占钴原料供给比例的 60%降至 30%左右;而钴中间品的占比则由2011 年占比 30%增至 60%左右,钴中间品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原因一方面系越来越多的国内钴生产商实行“走出去”战略,在刚果(金)等原料产地建立工厂,在当地对钴矿进行粗加工,并将粗加工而得的钴中间品运回国内,这么做可降低原材料运费成本;另一方面,部分跨国公司近几年逐步在矿山当地建立矿石加工厂或同当地矿石加工厂进行合作,将钴矿石进行加工后再出售。

 

2011-2016钴原料供应分类图(金属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年钴原料进口分类占比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上图所示, 2015 年我国进口钴原料主要以钴中间品为主,约占总进口量的 60%。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钴业分会预计我国 2016 年进口钴矿总量较 2015 年下降约 35%,由于 2016 年年初大赦国际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简称: AI,
又称国际特赦组织)揭露手抓矿存在人权问题, 2016 年进口钴矿大幅下降。

  

2、钴行业需求分析

  

(1)钴消费情况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钴业分会的数据显示: 2016年全球钴消费量约9.51万吨, 2011年以来钴消费年复合增长率为4.79%, 2011年-2016年,全球钴消费量的变化情况如下:

 

2011年-2016年全球钴消费量(金属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钴行业由于下游锂电池及合金行业的带动,同时还受到冶炼、深加工产能向中国集中的影响,钴产品的消费量呈快速上升的态势。 2011年至2016年,国内钴产品消费量从2011年的2.53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4.61万吨,复合年增长率达9.53%。

 

2011年-2016年中国钴消费量(金属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钴需求结构

  

钴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如下领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①需求模式变动

  

在过去的 15 年中,钴行业的需求模式有两次较大的变动。第一次是地域变动,即钴的需求从美国及西欧转移到了亚洲。

 

2002 年后,亚洲的需求激增,与此同时,美国及西欧的需求一直保持稳定,该变化主要是由于产业转移所导致。第二次是钴的需求领域发生了变化,即化学应用(如充电电池材料和催化剂)取代了冶金应用(如高温合金和硬质合金)。历史上,高温合金一直是钴的主要终端产品,航空业是运用高温合金范围最广的行业。目前,充电电池行业替代了高温合金行业,成为了钴的最大的消费终端行业。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钴业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5 年,全球钴的化学应用占比约为 70%, 30%左右则运用于冶金行业。可充电电池行业在未来会随着全球移动电子产品、新一代的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新一代的电动汽车的增长而飞速发展, 钴的化学应用比例这一数据在未来会进一步提高。

  

②国内外钴需求模式对比

  

从具体的数据来看,电池领域钴应用最多,而全球与我国的钴产品应用略有不同,美国、欧洲等国家具备较强的制造高温及高端硬质合金的能力,其钴产品在合金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 2015 年,全球 44%的钴产品消费处于电池领域,高温合金占比 16%,硬质合金占比约为 12%。

  

2015 年,由于电动汽车领域需求带动三元材料的用钴需求量增长,国内钴的应用领域中,电池材料的占比进一步上升至 80%,硬质合金占比为 6%,高温合金仅为 3%。

 

2015年全球及国内钴产品应用领域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国家收储情况

  

国储局于 2014 年 7 月首次进行了电解钴的收储, 2015 年 9 月和 11 月再次进行了两次收储, 9 月收储量为 400 吨, 11 月收储量为 1,850 吨。 2016 年 2 月收储共计 2,800 吨,超过了 2015 年两次收储之和,这也表明了钴的战略价值已逐步获得国家重视。国家收储需求会对国内钴行业的供给情况产生一定影响。

  

3、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2001-2016全球钴供需平衡表(单位: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1-2016年钴供需缺口及价格关系(吨及美元/磅)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如上图所示, 2005 年至 2008 年前后,钴连续多年处于供应紧张状态,供需缺口大约保持在 3,000 吨至 6,000 吨的水平。刚果(金)作为最大的钴矿产出国,于 2005 年开始限制原矿的出口, 2007 年宣布禁止原料出口。由此引起的供应紧张导致钴价快速持续上涨,从 2005 年的 34.25 万元/吨上涨到 2008 年的 63.30 万元/吨,上涨幅度达到 85%左右。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由于钴价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钴供应量之后呈上升趋势,供需差额逐年增大,供过于求的局面一直持续到 2011 年,伴随着这一趋势,钴价逐年走低,后长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范围水平内。

  

2011 年至 2015 年前后,由于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量常年保持较高的水平,此外世界多国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所导致的充电电池需求激增,作为制造锂离子电池的重要材料,钴的生产量及消费量均逐年递增。

  

2015 年之后,受到全球经济下滑,铜、镍下游需求量低迷的影响,铜、镍价格持续震荡下滑,造成铜、镍矿的供给减少,甚至矿场停产,铜、镍的减产导致了钴的供给被动减少。大型国际矿业公司嘉能可于 2015 年 9 月 7 日宣布,位于非洲的全球最大的铜钴伴生矿之一的 Katanga 全矿石浸出、 Mopani 的新竖井及选矿机停产 18 个月,该矿区 2014 年生产出钴精矿和钴粗盐约 1.7 万吨,占刚果(金)钴产量的 31.5%。 2015 年欧亚资源公司控股的钴矿因资源枯竭逐渐减产,因此全球钴原料供应逐渐趋紧; 2016 年,巴西的 Votorantim 因为检修,损失产量 1,000 吨,该厂 2015 年的产量为 1,500 吨。供给下降的同时, 2015 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储备局分三批在国内公开招标收储电钴。需求的增加伴随着供应的收紧, 2016 年国际 MB 低等级钴年末较年初价格涨幅达到了 40%左右。根据CRU(英国大宗商品研究所)在2015年的CDI年会上的分析,全球钴消费量将迅速增长,锂电池消费在未来十年内将为钴消费领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据预测,未来市场上钴产品会出现供应短缺的现象。

 

4、利润水平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从 2005 年至 2016 年国际市场钴价整体呈现出两级分化的特征,即 2004 年至 2006 年、 2009 年至 2016 年这两段时间内,钴价整体表现处于低位,而 2007年、 2008 年两个年份,钴价处于高涨时期。短期来看, 2016 年以来,钴由 20.8万元/吨上涨至 2016 年末的 25 万元/吨左右,价格呈上涨趋势。

 

2005年-2016年钴价格(美元/磅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钴产品原材料的成本占钴产品总成本一般在 80%以上。故获取稳定且低成本的原料是钴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钴产品原材料需要进口,运输及后续的生产均需要一定的周期, 因此行业内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与产成品销售存在一定的时差,如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则利润水平也相应受到较大影响。总体而言,行业内生产工艺先进、产品质量可靠稳定、成本控制能力较强、原料来源渠道多样的企业,会具有较好的利润水平。

 

 

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全球产能集中,我国是主要生产国

  

我国凭借劳动力密集优势以及下游锂电池、动力电池的强劲需求,已成为全球钴产品的主要生产国。

 

2015年,我国与全球精炼钴产量比较(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精炼钴产量在2015年占据了全球总产量的半壁江山。自2004年以来,我国超越芬兰成为全球第一的精炼钴生产国,该趋势持续至今。 2015年我国精炼钴产量已达第二大精炼钴生产国芬兰的5.68倍。

  

2、拥有钴矿资源会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由于钴产品原材料的成本占钴产品总成本一般在80%左右,故获取稳定且低成本的原料是钴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球钴矿资源主要集中在刚果(金)、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因此,拥有上游钴矿资源的企业,在竞争中就拥有了低成本原材料的竞争优势。目前,全球拥有钴资源较多的企业包括瑞士的嘉能可国际公司、瑞士的欧亚资源公司等西方跨国矿业公司。

  

中国的钴资源储量贫乏,每年需要从刚果(金)等资源丰富的国家进口大量的钴精矿及钴中间品。近年来,少数有前瞻眼光的中国钴生产企业积极响应“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加大在海外对钴矿资源国的投资,提高资源保障能力;还有一部分企业,积极在钴矿产地投资设厂,就地采购钴矿或钴精矿并进行粗加工后运回国内进行进一步的生产。上述措施,对稳定企业原材料来源、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3、行业集中度较高

  

随着国内钴行业市场的竞争和淘汰,目前主要产能已集中在少数大型钴业企业。目前华友钴业、格林美、寒锐钴业等几家国内大型钴生产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半数以上,行业集中度较高。腾远钴业2016年的钴盐(含钴氧化物)产量为3,522.60金属吨,占全国钴盐总产量的8.37%。

  

4、分产品市场竞争情况

  

钴的产品形态丰富,包括电解钴、钴粉、钴盐及钴氧化物,由于下游应用领域众多,因此钴产业链上的各类钴产品既可以作为下游进一步加工的原材料,也可以作为产成品直接在市场上销售。

 

以下是各类钴产品的市场竞争情况分析:

  

(1)电解钴产品的市场竞争情况

  

世界电解钴的供应主要来自20多家厂商,比较知名的电解钴生产商有嘉能可、赞比亚的谦比西金属公司和加拿大Sherritte公司。中国国内电解钴生产商主要有金川集团、凯力克、烟台凯实等。

  

(2)钴粉产品的市场竞争情况

  

钴粉的技术含量较高,对产品的粒度、形貌、 杂质、氧含量等指标都有严格的标准。同时,下游不同的应用领域、下游不同的应用产品对钴粉的各项性能要求也不同。因此,钴粉生产企业除了需要掌握钴粉生产技术和工艺外,还必须能够适应下游产品需求的变化,开发出定制式、差异化的需求产品。中国国内钴粉生产商主要有格林美、寒锐钴业等。

  

(3)钴盐的市场竞争情况

  

中国钴生产企业根据多年实践,探索出了一条使用钴精矿直接生产钴盐的湿法冶炼技术路线,打破了国际上钴化学品生产必须使用电解钴为原料的惯例,湿法冶炼技术得到大规模应用,导致钴盐产量迅速增加。同时,国际钴矿供应商出于降低成本和缩短交货周期考虑,也开始增加湿法冶炼钴中间产品的市场供给。因此,目前市场上钴盐等钴中间产品供应充足,竞争较为激烈。中国国内钴盐生产商主要有华友钴业、腾远钴业、凯力克、佳远钴业、茂联科技等。

  

(4)钴氧化物市场竞争情况

  

钴氧化物包括四氧化三钴、氧化钴、氧化亚钴等,其中市场对四氧化三钴的需求最大,四氧化三钴主要用于制作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而四氧化三钴颗粒的大小、形态等指标对钴酸锂性能有一定影响,因此下游客户对四氧化三钴的品质有严格要求。目前中国国内主要四氧化三钴生产商有华友钴业、金川科技、凯力克等。

  

(二)行业标准

  

钴行业的产品标准主要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精制氯化钴》(GB/T 26525-2011)、《精制硫酸钴》(GB/T 26523-2011)、《草酸钴》(GB/T 26005-2010)、《草酸钴化学分析方法》(GB/T 23273.3-2009)、 《钴及钴合金废料》(GB/T 25954-2010)、《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7-2010);以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工业氯化钴》(HG/T 4821-2015)、《工业硫酸钴》(HG/T 4822-2015)、《四氧化三钴化学分析方法》(YS/T 1057-2015)。

  

(三)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钴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钴冶炼、钴新材料加工的技术、工艺水平总体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目前,我国钴行业内既有生产规模大、技术领先的大型企业,也有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各企业在技术研发、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能力、产品质量、环保处理水平方面参差不齐。与全球知名钴生产企业相比,多数企业存在着较大差距,但国内几家大型钴冶炼企业的技术水平已达世界领先。

  

钴的提取工艺一般有两种主要方式,即火法冶炼、湿法冶炼,冶炼工艺特点对比见下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以上对比可看出,火法工艺虽有一定的特点,但湿法冶金工艺与火法工艺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优势,这也是近年来国际上新进入企业普遍采用湿法工艺进行生产的主要原因。目前在国内,钴生产企业已几乎全部采用湿法工艺,由于采用更为先进的冶炼工艺,钴的生产能力也正逐步向中国转移。

  

(四)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及对本行业的影响

  

1、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钴生产行业的上游行业是钴矿采选行业,即从钴矿山中开采钴原矿,经过初步分拣、除杂、碾碎等加工流程,制成钴精矿或粗制氢氧化钴等钴中间品,此外,从废电池、废合金中回收的钴也为钴生产企业提供少量原材料。上游企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其供应量以及价格变动直接影响本行业的产量及产品成本。

  

钴生产行业内部也存在上下游关系,钴盐是四氧化三钴、电解钴的原材料,而各钴产品也可以直接提供给钴生产的下游企业。近年来,少数钴生产企业在刚果(金)取得采矿权,进行钴矿采选,国际矿业公司同时也拥有自己的钴冶炼工厂。因此,某些情形下,各类钴生产企业既是竞争对手,又存在上下游关系。

 

2、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钴因具有很好的耐高温、耐腐蚀、磁性性能而被广泛用于电池材料、合金、磁性材料等下游行业。各下游行业对于钴的需求量会显著影响钴产品的价格,同时随着下游行业的不断发展,下游行业对钴产品的性能和类型需求也会不断变化。

  

在众多下游行业中,电池材料与合金制造是最主要的钴消费行业。目前的电池材料中,手机、笔记本等电子产品使用的钴酸锂电池占据了大部分钴需求,但由于美国、欧洲及中国等国家支持对城市环境造成直接影响较小的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鼓励发展该行业的政策陆续出台将使得未来三元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上被大量使用,这将成为钴消费的重要增长点。

  

(1) 3C 类锂电池行业

  

锂离子电池成本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 电解质、铜铝箔构成,其中正极材料占电池成本的40%左右,是决定电池充电容量的核心材料。碳酸锂与四氧化三钴制成的钴酸锂是现代应用最普遍的高能电池正极材料,具有电化学性能稳定、充放电电压平稳、循环性能好等优点,主要运用于小型储能电池,比如手机电池和数码相机电池,钴酸锂占据钴消费的主导地位。电池行业目前主要的消费领域为3C电子产品,主要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在经历了2006至2011年的快速增长后,预计未来增速将趋于稳定。

  

(2)动力锂电池行业

  

①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分类

  

动力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动力锂电池中含有钴元素。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以及三元材料(镍钴锰 NMC、镍钴铝 NCA)。 2015 年各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占比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三元材料占比为 27%。中国磷酸铁锂出货量占比较高的原因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企业,生产电池类型基本均为磷酸铁锂。

 

2015年动力电池不同正极材料出货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②三元材料优势

  

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三元材料的主要原料是镍钴锰(NCM)或镍钴铝(NCA),三元材料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安全性能高、可满足快充快放要求、循环次数较多等特点,是目前发展前景较好的市场。

 

三元材料与其他动力电池材料性能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元材料的市场份额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三元材料全球市场份额占比从2005 年的 5%左右增长到 2015 年的接近 50%。 2015 年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中提出: 2015 年锂单体电池、电池模块的能量密度分别不小于 180Wh/kg、 150Wh/kg; 2020 年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密度不小于300Wh/kg。结合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三元材料结合了镍酸锂、钴酸锂、锰酸锂的优点,具有更高的能力密度,将逐步成为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主流。在国家与行业政策(见下表)倾斜下,三元材料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渗透有望加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③新能源汽车对钴金属需求是钴消费的下一个增长点

  

由于动力锂电池拥有快充快放的性能,被广泛运用于新能源汽车。受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影响,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也持续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字显示, 2015 年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 34.05 万辆,同比增长 3.34倍。自 2011 年,新能源汽车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109.84%,而动力电池出货量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了 139.32%,由于相关产业政策的推动, 2015 年行业呈现了爆发式增长。

  

根据“十三五”规划,至 2020 年,我国新能源车年产销量要达到 500 万辆。而相对于 2015 年中国新能源车年销售 34 万辆的数据, 500 万辆的目标意味着未来 5 年,我国平均每年需要新增 93 万辆新能源车销量。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未来将是拉动钴消费的主要增长点。

 

2011-2015年动力电池出货量与新能源汽车产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 年,中国电池领域钴消费量为 3.4 万吨,这一数字在 2018 年预计将达到 5.55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 17.74%。

 

2014-2018年中国电池领域钴消费预测(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如果未来三元材料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那么国内和全球新能源汽车钴需求量将会相应得进一步得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有效拉动钴的消费量。

  

(2)合金制造行业

  

①硬质合金

  

随着 2009 年全球经济复苏,国内硬质合金行业出现了同步的恢复性增长。2012 年,受欧债危机、美国经济疲软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全国硬质合金产量同比略有下降。 2013 年开始缓慢恢复, 2014 年中国硬质合金行业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的 2.7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10%。但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2015 年国内硬质合金行业高位承压, 2015 年全年产量有所下降。总体上讲,我国硬质合金行业基本处于平稳向上的发展态势。 2015 年,全球 13%的钴产品消费处于电硬质合金领域,国内钴的应用领域中,硬质合金占比为 7%,硬质合金未来产量若能向国际趋势并拢,则钴消费量将随之提高。

 

2005-2015年中国硬质合金产量(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②高温合金

  

下图以国内重点优特钢企业高温合金粗钢产量变化代表国内高温合金行业的发展趋势。该产量由 2005 年的 4,612 吨增长为 2015 年的 1.05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8.55%。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飞速发展、军亊化装备的不断升级、我国企业生产技术的提高,行业产能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我国高温合金产业的发展将逐渐进入升温期。 2015 年,全球 16%的钴产品消费处于高温合金领域,中国高温合金占钴总需求量的 3%。高温合金未来产量若能向国际趋势并拢,则钴消费量亦将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