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第三方 BMS 企业市场份额下降30% 企业出路在哪儿?

来源:未知    2019-03-31 14:30    点击量:

导读:虽然目前国内独立第三方BMS企业仍占主要位置,但其主导地位岌岌可危。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在整车厂、电池厂的争夺蚕食下,独立第三方BMS企业的市场份额已从60%下降至42%,2017年上半年市场占比约30%。

 

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前夜,目前独立第三方BMS企业占据主导的市场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BMS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大脑”,缘于其本身的重要性以及较高的技术壁垒,BMS早已成为整车厂、电池及PACK企业和独立第三方BMS企业三股势力的“必争之地”。

 

事实上,虽然目前国内独立第三方BMS企业仍占主要位置,但其主导地位岌岌可危。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在整车厂、电池厂的争夺蚕食下,独立第三方BMS企业的市场份额已从60%下降至42%,2017年上半年市场占比约30%。

 

业内也开始分化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大型整车厂和电池厂正在自行介入或通过合资方式来掌控BMS技术,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致使这部分企业占据着主要的市场份额,独立第三方企业更容易成为被并购的一方。

 

另一种认为,BMS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技术壁垒,需要技术研发时间和技术沉淀。整车厂与电池厂可以做,但不一定具备竞争优势,加之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处于爆发前期,凭借技术、大数据、经验积累和成本控制等优势,未来独立第三方BMS企业实力将更加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独立第三方BMS企业多而不强的市场格局也在发生改变,科列技术、上海妙益、亿能电子、力高等一批企业已经脱颖而出,优质的独立第三方BMS企业正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动力电池BMS市场拉锯战仍在不断变化中。

 

高工锂电注意到,目前国内独立第三方BMS企业超过50家,近年来,借助动力电池行业的火爆发展,有两类企业表现突出:

 

一是以科列技术、杰能动力、上海妙益为代表的资历品牌。这些企业成立时间均在7-10年以上,技术积淀较深,市场根基稳固。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后,凭借多年技术储备和品牌影响力,这批企业迅速占据了一批动力电池客户。

 

根据自身资金、技术等情况的不同,上述2家企业也分别做出不同的选择。科列技术从新三板转向独立IPO,目前已进入上市辅导期;杰能动力为了长远发展,2015年底已将全部股权出售给众泰新能源。

 

二是以国新动力、钜威动力、蓝微新源为代表新进品牌。这部分企业虽然成立时间稍晚,但是乘着电动物流车政策红利,凭借高素质团队的建设、核心技术的掌控以及价格优势,其在细分领域也赢得了一部分市场的信赖。

 

据了解,目前电动物流车特殊的“点单模式”(下游运营公司或物流公司直接指定整车上游供应商)造成了这块市场带来浓厚的“关系”味道。而新进BMS企业的股东实力及隐藏的商务资源情况,包括产业资本的介入等,这些资源也起到了一定“锦上添花”的作用。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