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锂电池的发展历史有多久?锂电池如何清理垃圾

来源:未知    2019-04-09 19:25    点击量:

锂电池的历史

 

    1970年,埃克森的M.S.Whittingham采用硫化钛作为正极材料,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制成首个锂电池。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锰或亚硫酰氯,负极是锂。电池组装完成后电池即有电压,不需充电。锂离子电池(Li-ionBatteries)是锂电池发展而来。举例来讲,以前照相机里用的扣式电池就属于锂电池。这种电池也可以充电,但循环性能不好,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容易形成锂结晶,造成电池内部短路,所以一般情况下这种电池是禁止充电的。

 

  1982年伊利诺伊理工大学(theIllinoisInstituteofTechnology)的R.R.Agarwal和J.R.Selman发现锂离子具有嵌入石墨的特性,此过程是快速的,并且可逆。与此同时,采用金属锂制成的锂电池,其安全隐患备受关注,因此人们尝试利用锂离子嵌入石墨的特性制作充电电池。首个可用的锂离子石墨电极由贝尔实验室试制成功。

 

  1983年M.Thackeray、J.Goodenough等人发现锰尖晶石是优良的正极材料,具有低价、稳定和优良的导电、导锂性能。其分解温度高,且氧化性远低于钴酸锂,即使出现短路、过充电,也能够避免了燃烧、爆炸的危险。

 

  1989年,A.Manthiram和J.Goodenough发现采用聚合阴离子的正极将产生更高的电压。

 

  1992年日本索尼公司发明了以炭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的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这就是锂离子电池。随后,锂离子电池革新了消费电子产品的面貌。此类以钴酸锂作为正极材料的电池,至今仍是便携电子器件的主要电源。

 

  1996年Padhi和Goodenough发现具有橄榄石结构的磷酸盐,如磷酸铁锂(LiFePO4),比传统的正极材料更具安全性,尤其耐高温,耐过充电性能远超过传统锂离子电池材料。因此已成为当前主流的大电流放电的动力锂电池的正极材料。

 

  纵观电池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当前世界电池工业发展的三个特点,一是绿色环保电池迅猛发展,包括锂离子蓄电池、氢镍电池等;二是一次电池向蓄电池转化,这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三是电池进一步向小、轻、薄方向发展。在商品化的可充电池中,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最高,特别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可以实现可充电池的薄形化。正因为锂离子电池的体积比能量和质量比能量高,可充且无污染,具备当前电池工业发展的三大特点,因此在发达国家中有较快的增长。电信、信息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的大量使用,给锂离子电池带来了市场机遇。而锂离子电池中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以其在安全性的独特优势,将逐步取代液体电解质锂离子电池,而成为锂离子电池的主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被誉为“21世纪的电池”,将开辟蓄电池的新时代,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2015年3月,日本夏普与京都大学的田中功教授联手成功研发出了使用寿命可达70年之久的锂离子电池。此次试制出的长寿锂离子电池,体积为8立方厘米,充放电次数可达2.5万次。并且夏普方面表示,此长寿锂离子电池实际充放电1万次之后,其性能依旧稳定。

 

  锂元素是在1817年被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的学生阿尔费特逊发现,贝齐里乌斯将其命名为锂。到1855的年本生和马奇森采用电解熔化氯化锂的方法才得到金属锂单质,而工业化制锂是在1893年由根莎提出的。现在仍然采用电解LiCl制取锂,这个方法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每炼一吨锂就耗电高达六、七万度。

 

  锂在他出世后的100多年中,它主要作为抗痛风药服务于医学界。美国航空航天航空局(NASA)最早认识到,锂电池能作为一种高效的电池。这是因为电池电压是和负极金属活泼性密切相关的。作为非常活泼的碱金属,锂电池能提供较高的电压。比如锂电池可以提供3V的电压,而铅蓄电池只有2.1V,而碳锌电池只有1.5V。根据P=UI,相同电流下,锂电池能输出更高的功率。

 

  作为3号元素,自然界存在的锂由两种稳定的同位素6Li和7Li组成,因此锂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有6.9。这就意味着在在质量相同时,金属锂比其它活泼金属能提供更多的电子。此外,锂元素还有另外一个优点。锂离子离子半径小,因此锂离子比其他大的离子更容易在电解液中移动,充放电时可以实现正负极间的有效、快速的迁移,从而使整个电化学反应得以进行。

 

  金属锂尽管有很多优点,但是制造锂电池还有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难。首先,锂是非常活泼的碱金属元素,能和水以及氧气反应,而且常温下它就能与氮气发生反应。这就导致金属锂的保存、使用或是加工都比其他金属要复杂得多,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家的攻关,锂电池的技术障碍一个个突破,锂电池渐渐也登上了舞台,锂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  锂电,具有资源再利用价值,提倡回收;如一次性的低汞或无汞的离子电池,不属于危险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程度比较低,不鼓励集中回收这种,可以把它与生活垃圾一起处理。

 

  哈哈,我也头疼,实验室一堆废电池,废极片,手机锂电池、三元动力电池这种是很有回收价值的,因为其含贵金属钴镍,负极铜、石墨也都可以回收。锂电池因含有机溶剂电解液,含氟化物所以是有害的,不可拆解随处丢弃。但是社会上回收工作几乎空白,也就我们工业上回收做的好点。如果方便的话,附近电子配件市场可能有回收的,或者附近实验室工厂。

 

  传统的回收思路是:分离各种金属元素,制成金属盐出售,例如碳酸锂,草酸锂。这种思路由于简单方便,适合小规模的回收工厂来采用,目前比较热门的思路是所谓的闭路循环模式(closed-loopprocesses),就是一块电池废旧之后,厂家进行会回收,再重新制造出新的电池,重新投向市场。这一思路虽然听起来是很诱人的,但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一家大的电池厂商进行使用的。

 

  对于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处理分为湿法和火法两种工艺,工业上来说,火法工艺较为成熟,使用广泛,例如Umicore公司的CaO-SiO2-Al2O3型竖炉中熔炼工艺。但是,从实验室的研究情况来说,还是湿法为主流。

 

  就是就是。处于民不告官不究的尴尬处境。看来有很多能人志士。都有这方面的诉求。所以。。。人多力量大,倒逼国家。建立完善的回收机制。我也是呢,干电池明明可以不再生产了。还在生产。什么遥控器。之类的,这类。。。我家要用到喇叭,以前的喇叭要用4个5个大电池,是1号电池吧。用两天就没电了,4个污染环境的电池。无处仍。后来市场出现了可充电的锂电池喇叭。能用几个月。真是省心省力。。

 

  都有同样的问题。废旧充电锂电池只能仍垃圾堆。而且这类电池也没个国家强制认证。叉开里面是类似充电宝那种圆形锂电池。充电器混乱。。。总之就是不安全。

 

  干电池是一种伏打电池,利用某种吸收剂(如木屑或明胶)使内含物成为不会外溢的糊状,以糊状电解液来产生直流电的化学电池。十几年前,老师告诉我们,电池中含汞,是有害的。

 

  不过,那真的是十几年前了,目前商场出售的一号、五号、七号等干电池已实现无汞,按照国家现行垃圾分类标准来说,是属于其他垃圾的,废弃时投入到其他垃圾桶中就好了

 

  国家2017年新出台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26号)文件明确给出了新的界定,下列废电池是有害垃圾: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

 

  镉镍电池——是指采用金属镉作负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作正极活性物质的碱性蓄电池。

 

  氧化汞电池——以锌为负极,氧化汞为正极,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的原电池。

 

  铅蓄电池——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一种蓄电池。

 

  为方便居民判断与投放,减少错误率,确保有害垃圾最大限度收集处置,我县《生活垃圾减量工作促进办法(试行)》在界定废电池收集种类时,就已经隐去了这些专用名词,采用了最简便易行的分类表述:除干电池外。所以,依据促进办法规定,您只需把干电池分出来放到其他垃圾中,剩下的全部电池都投到有害垃圾桶中就可以了。

 

  废电池环境管理基本要求网民留言中提到的废弃手机电池、电瓶车电池、纽扣电池分别属于锂离子电池、铅酸蓄电池和一次电池。

 

  因含有汞、镉、铅等高毒性重金属,环境保护部2003年印发的《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明确规定:废氧化汞电池、废镉镍电池、废铅酸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应该按照有关危险废物的管理法规、标准进行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氧化汞电池,禁止生产和销售汞含量大于电池质量0.025%的锌锰及碱性锌锰电池;2005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含汞量大于0.0001%的碱性锌锰电池。因此,现阶段,纳入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废旧电池包括废镉镍电池和废铅酸蓄电池。对于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因环境风险相对较小,未纳入危险废物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