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液化空气储能需不需要矿石燃料呢?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4 15:55    点击量:
       双良节能之压缩空气储能概念解读   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AirEnergyStorage,CAES)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将空气高压密封在报废矿井、沉降的海底储气罐、山洞、过期油气井或新建储气井中,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推动汽轮机发电的储能方式。   自1949年StalLaval提出利用压缩空气储能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世界上已有两座大型传统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投入运营。1978年,第一台商业运行的压缩空气储能机组在德国的亨托夫(Huntorf)诞生。[1]1991年5月第二座电站在美国阿拉巴马州麦金托夫市(Mcintosh)投入运行。   目前关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按照工作介质、存储介质与热源可以分为: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需要化石燃料燃烧)、带储热装置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液气压缩储能系统。   压缩空气储能应用前景更广阔,如可大大提高效率;使用更灵活,甚至可用于汽车动力;接纳可再生能源,提供可再生能源在电网中的比例,甚至还能利用工业余热等。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大规模发展的主要技术障碍在于两方面:需要大型储气装置和依赖燃烧化石燃料。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蓄热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微小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液化空气储能系统、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与可再生能源耦合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等运用而生。   带储热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又被称为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系统中空气的压缩过程接近绝热过程,存在大量的压缩热。比如,在理想状态下,压缩空气为100bar时,能够产生650°C的高温。该压缩热能被存储在储热装置中,并在释能过程中加热压缩空气,驱动透平做功。相比于燃烧燃料的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该系统的储能效率大大提高,理论上可达到70%以上;同时,由于用压缩热代替燃料燃烧,系统去除了燃烧室,实现了零排放的要求。该系统的主要缺点是,初期投资成本将增加20%~30%。   小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规模一般在10MW级,它利用地上高压容器储存压缩空气,从而突破对储气洞穴的依赖,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它更适合于城区的供能系统——分布式供能、小型电网等,用于电力需求侧管理、无间断电源等;同时也可以建于风电场等可再生能源系统附近,调节稳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供应等。   微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规模一般在几千瓦到几十千瓦级,它也是利用地上高压容器储存压缩空气,主要用于特殊领域(比如控制、通讯、军事领域)的备用电源、偏远孤立地区的微小型电网、以及压缩空气汽车动力等。国外学者研发了一种车用压缩空气动力系统,车载储气罐300升,可以驱动一辆1吨的汽车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96公里,基本满足日常市内交通的需要。   液化空气和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是最近才提出的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前者由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联合英国高瞻公司等单位共同开发研制,并获得专利。由于液态空气的密度远大于气态空气的密度,该系统不需要大型储气室。但是,该系统的效率较低。为解决液态空气储能系统低效率问题,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在2009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自主研发了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该技术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空气的特殊性质,综合了常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液化空气储能系统优点。具有储能规模大、效率高、投资成本低、能量密度高、不需要大储存装置、储能周期不受限制、适用各种类型电站、运行安全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前景广阔。   压缩空气储能和可再生能源耦合的系统可以将间歇式可再生能源“拼接”起来,稳定地输出。带储热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可以存储太阳能热能,在需要时加热压缩空气,然后驱动透平发电。除太阳能热能外,电力、化工、水泥等行业的余热废热均可作为外来热源,因此,带储热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另外还可以耦合风力发电系统,在用电低谷,风电厂的多余电力压缩并储存压缩空气;在用电高峰,压缩空气燃烧并进入燃气透平发电。采用压缩空气储能—风能耦合的系统可将风电在电网中供电的比例提高至80%,远高于传统40%的上限。还可将生物质气化为合成气,替代天然气应用到压缩空气系统中,降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对天然气的依赖。
       入10月份以来,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其中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最为严重。钟南山曾表示: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可以隔离,但是大气污染任何人都跑不掉。   大气污染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威胁,而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更大。   美国气象学会今年发布的第26期年度《气候状况报告》显示,气温、二氧化碳、海洋热量和北极海冰等所有的变化在2015年都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2016年,全球气温继续飙升,上半年的温度已经远远高于2015年。这份报告的第一作者杰西卡?布伦登说:“2016年很有可能会创造新的全球高温纪录。”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雾霾等已经成为人类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展清洁能源成为解决难题的全球共识。   据统计,全球水能资源超过100亿千瓦,陆地风能资源超过1万亿千瓦,太阳能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仅开发其中0.05%就可以满足未来人类社会对能源的需求。   然而,能源转型要伴随着各种新技术的突破,一步步从诞生、快速成长走向大规模普及。   让电网更稳定   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28亿千瓦、4158万千瓦,均居世界第一。国家电网成为全球接入清洁能源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   然而,与火电等同步发电机相比,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尚不具备惯性调频、自主调压、阻尼功率振荡的能力,故障应对能力差,大规模接入电网后,将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中心总工迟永宁告诉本刊记者,要想达到与火电等常规同步发电机同样稳定的效果,虚拟同步机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虚拟同步机是一种基于先进同步变流和储能技术的电力电子装置,可通过模拟同步电机的本体模型、有功调频以及无功调压等特性,使含有电力电子接口(逆变器、整流器)的电源和负荷,从运行机制及外特性上与常规同步机相似,从而参与电网调频、调压和抑制振荡。   这并不是一项新技术,早在1997年,IEEE就提出过虚拟同步机的概念。随后,比利时鲁汶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相继开展了模拟同步发电机外特性、虚拟惯性频率控制策略等研究。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依托千人计划专项,开展虚拟同步机技术研究。2013年,中国电科院成功研制世界首台50千瓦虚拟同步机样机。2014年,南瑞集团、许继集团成功研制500千瓦虚拟同步机样机。目前正在开展兆瓦级样机研制。   “风电、光伏通过虚拟同步机接入电网,一是能够主动参与一次调频、调压,提供一定的有功和无功支撑;二是能够提供惯性阻尼,有效抑制频率振荡。可使新能源具备与火电接近的外特性,对电网稳定起到支撑作用,是解决新能源发电‘先天不足’问题的有效手段。”迟永宁说。   作为实现大规模清洁能源消纳的有效手段之一,虚拟同步机技术被国家电网公司列入“十大重点科技创新工程”,由国网冀北电力公司牵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许继集团等单位共同参与,开展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标准、仿真分析、设备研制与检测等工作,旨在研究解决虚拟同步电机接入电网的关键技术,建设发电侧虚拟同步电机接入电网的示范工程。   示范工程对现有风机、光伏发电的逆变器和控制系统进行改造,新建大容量集中式虚拟同步机,调节能力达到547.5兆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虚拟同步机示范工程,计划2017年年底建成。   应用虚拟同步机技术成本并不高,据迟永宁介绍,风电场虚拟同步机改造成本100元/千瓦;新建风电场标配虚拟同步机基本不增加成本。光伏电站虚拟同步机改造成本600元/千瓦;新建光伏电站标配虚拟同步机增加成本200元/千瓦。集中式虚拟同步机成本220元/千瓦,随着储能价格下降,造价将持续降低。   技术只有转变为标准,才能具有更普遍的意义。“目前有两项标准正在制订中,分别是《单元式光伏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和《风电机组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明确虚拟同步机技术参数,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系统调频、调压技术规范的出台,形成新能源建设和并网的标准模式。”迟永宁说。   颠覆性的储能技术   风能和太阳能是清洁能源的重要来源,但都有波动性。在晚上或无风的日子里,太阳能和风能无法满足电力用户的能源需求,除非我们可以将风能和太阳能储存起来备用。储能的魅力就在于可以使这一梦想成为现实。   今年5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其中,储能技术作为能源互联网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被列为中国未来15年的关键创新任务之一。   储能技术将是未来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其建设的各个主要环节。储能技术在接纳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间歇性清洁能源入网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曾表示:“真正影响未来能源大格局的就是储能技术,一旦储能技术能够突破了,其他的都好解决。”   近几十年来,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受到各国重视。“广义上来讲,储能可分为物理、电磁、电化学三大类型,压缩空气储能是物理储能的一种。”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电力电子所副所长徐桂芝告诉本刊记者。   压缩空气储能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推动膨胀机发电的储能方式。与电池、超级电容等秒级响应的功率型储能技术相比,其响应速度约为分钟级,效率有一定差距,但具有储能容量大、成本低、寿命长且无污染等优点。   自1949年提出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以来,围绕提高效率和储能密度,先后发展出传统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深冷液化空气储能技术和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四种主要技术方案。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将空气液化并存储,同时回收利用压缩过程中的余热以及膨胀过程中的余冷,可提升系统效率。此外,液态空气能量密度高,约是高压储气的10倍甚至更高,安全性好、储气罐成本低,彻底摆脱地理条件限制。液态空气所回收的低温冷能品位高,能量高效储能利用的要求高,进口设备造价高。”徐桂芝向本刊记者介绍了压缩空气储能的优势和不足。   为解决关键设备成本高的难题,国家电网公司目前正在研究高效蒸发器和蓄冷器,“如果研制成功,这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相关造价将大幅下降。”徐桂芝表示。   为抢占新型储能技术制高点,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研究了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规模、组织形式等。工程将依托张北风光储输二期工程建设,通过能量型规模化储能技术,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发挥风光储输工程的示范作用。   张北的示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储能容量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前期研发团队依据国内设备厂家所提供数据,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开展了系统的工艺方案的设计研究。系统能量密度可达约100wh/L,是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能量密度的20倍以上。该系统电电转换效率为50~60%。   近百年前,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就曾畅想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源。如今,这一梦想已经变为现实。清洁能源发展之路,虽崎岖,但却是大势所趋。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虚拟同步机技术和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日渐成熟,清洁能源必将迎来更大发展。

上海宝鄂实业有限公司拥有一支从事锂电池多年、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我们时刻关注着锂电池在各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并不断为客户研发出“先进、安全、稳定”的锂电池方案,提供包括18650锂电池、26650锂电池和铁锂电池等多种锂电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