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燃料电池(FC)是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吗?电池的能量密度越大体积也会越大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4 16:56    点击量:
2.2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燃料电池(FC)式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配。燃料电池发电效率高,功率可达600/o以上,若是高温燃料电池配和联合轮回,效率可达85%。而且,效率受燃料电池规模和负荷年夜小影响步年夜。燃料电池发电出力能快速跟踪负荷变化,速度可达每秒变化全负荷的500/o,调峰能力极强。

  FC发电的重要优点是堆情况污染很小,由于没有燃烧进程,可以实现现实上的零排放。燃料电池另—达优点式省水。这对水资本缺少的我国而言极为重要。此外,燃料电池发电尚有适合散布式供电,节省输电投资,模块结构,便于扩建等等优点。

  2.3灵活的多谢L输电技术

  灵活的交流输电系统(FACTS)80年带后期泛起的新技术,近年来再全球E成长迅速。专家们预,未来这项技术将在电力输送和分配方面将引发重年夜变化,对于充实哄骗现有电网资本和实现电能的高效哄骗,将会阐扬重要作用。

  所谓“灵活的交流输电技术”是指:采用年夜功率电子器件作为年夜功率高压开关,与其他电力装备组成FACTS装备,以实现对电力系统参数,如线路阻抗、相位角、功宰潮水的接连调理控制,从而年夜幅度提高输电线路输送能力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水平,下降输电消耗。

  2.4电能贮存技术

  电能贮存是实现电能高效哄骗的重要途径。除抽水蓄能方式之外,实用的储能系统要数电池储能(BESS)。它的焦点部件是蓄电池和GTO一类的器件组成的交直流变换器。电池蓄能系统既可作为旋转备用,也能够作为调峰和R局频电源,或直接安装在重要用户内,作为年夜型的不中断电源。同时,BESS还具有无功调理的功能。

  2.5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电能的高效哄骗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向用户提供靠得住的、优质的电能供给。现代社会的成长对提高供电的靠得住性,改善电能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变频调速驱支器、机械人、自动生产线、细密的加工工具的采用,由于可编程控制器、计较机信窟系统的日益普遍使用,对电能质量的控制提出了严酷的要求。这些装备对电源的波动和各类干扰十分敏感,任何供电质量的恶化可能会造成产物质量的下降,从而发生重年夜损失。

  3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新运用领域展看

  1)机电系统节能,设计专用的机电与专用的电力电子控制装备,提高电能哄骗效率:2)电动车辆及充电站网络,电动汽车的运用已成为环保的—个重要课题,而其充电网络的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是以会有很年夜成长空间;3)中高压直流输配电系统,它有功率因数高、电网污染小、节电等优点:4)电能贮存装配,哄骗电力电子技术将电能贮存与蓄电池或超导线圈中,可以实现电能的存储,对不能电能的合理哄骗提供解决方案。
可以说,能量密度是制约当前锂离子电池发展的最大瓶颈。不管是手机,还是电动汽车,人们都期待电池的能量密度能够达到一个全新的量级,使得产品的续航时间或续航里程不再成为困扰产品的主要因素。

  从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再到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一直在不断的提升。可是提升的速度相对于工业规模的发展速度而言,相对于人类对能量的需求程度而言,显得太慢了。甚至有人戏言,人类的进步都被卡在“电池”这儿了。当然,如果哪一天能够实现全球电力无线传输,到哪儿都能“无线”获得电能(像手机信号一样),那么人类也就不再需要电池了,社会发展自然也就不会卡在电池上面。

  针对能量密度成为瓶颈的现状,全球各国都制订了相关的电池产业政策目标,期望引领电池行业在能量密度方面取得显著的突破。中、美、日等国政府或行业组织所制定的2020年目标,基本上都指向300Wh/kg这一数值,相当于在当前的基础上提升接近1倍。2030年的远期目标,则要达到500Wh/kg,甚至700Wh/kg,电池行业必须要有化学体系的重大突破,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影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因素有很多,就锂离子电池现有的化学体系和结构而言,具体都有哪些明显的限制呢?

  前面我们分析过,充当电能载体的,其实就是电池当中的锂元素,其他物质都是“废物”,可是要获得稳定的、持续的、安全的电能载体,这些“废物”又是不可或缺的。举个例子,一块锂离子电池当中,锂元素的质量占比一般也就在1%多一点,其余99%的成分都是不承担能量存储功能的其他物质。爱迪生有句名言,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赋,看来这个道理放之四海皆准啊,1%是红花,剩下的99%就是绿叶,少了哪个都不行。

  那么要提高能量密度,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提高锂元素的比例,同时要让尽可能多的锂离子从正极跑出来,移动到负极,然后还得从负极原数返回正极(不能变少了),周而复始的搬运能量。

  1.提高正极活性物质的占比

  提高正极活性物质占比,主要是为了提高锂元素的占比,在同一个电池化学体系中,锂元素的含量上去了(其他条件不变),能量密度也会有相应的提升。所以在一定的体积和重量限制下,我们希望正极活性物质多一些,再多一些。

  2.提高负极活性物质的占比

  这个其实是为了配合正极活性物质的增加,需要更多的负极活性物质来容纳游过来的锂离子,存储能量。如果负极活性物质不够,多出来的锂离子会沉积在负极表面,而不是嵌入内部,出现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和电池容量衰减。

  3.提高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克容量)

  正极活性物质的占比是有上限的,不能无限制提升。在正极活性物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只有尽可能多的锂离子从正极脱嵌,参与化学反应,才能提升能量密度。所以我们希望可脱嵌的锂离子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占比要高,也就是比容量指标要高。

  这就是我们研究和选择不同的正极材料的原因,从钴酸锂到磷酸铁锂,再到三元材料,都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

  前面已经分析过,钴酸锂可以达到137mAh/g,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的实际值都在120mAh/g左右,镍钴锰三元则可以达到180mAh/g。如果要再往上提升,就需要研究新的正极材料,并取得产业化进展。

  4.提高负极材料的比容量

  相对而言,负极材料的比容量还不是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主要瓶颈,但是如果进一步提升负极的比容量,则意味着以质量更少的负极材料,就可以容纳更多的锂离子,从而达到提升能量密度的目标。

  以石墨类碳材料做负极,理论比容量在372mAh/g,在此基础上研究的硬碳材料和纳米碳材料,则可以将比容量提高到600mAh/g以上。锡基和硅基负极材料,也可以将负极的比容量提升到一个很高的量级,这些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方向。

  5.减重瘦身

  除了正负极的活性物质之外,电解液、隔离膜、粘结剂、导电剂、集流体、基体、壳体材料等,都是锂离子电池的“死重”,占整个电池重量的比例在40%左右。如果能够减轻这些材料的重量,同时不影响电池的性能,那么同样也可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这方面做文章,就需要针对电解液、隔离膜、粘结剂、基体和集流体、壳体材料、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找出合理的方案。各个方面都改善一些,就可以将电池的能量密度整体提升一个幅度。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改善制造工艺、提升现有材料性能、以及开发新材料和新化学体系这几个方面入手,寻找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