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为什么要选18650电池?特斯拉的电池和控制电路的安全性技术成熟么?
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是电池,相对于燃油车,最大的问题在于电池和控制电路的安全性。
目前电动汽车大多使用锂离子电池,锂电池有很多种,但是没有一种是绝对安全的。比较奇怪的是特斯拉选用的是18650锂离子电池,据说这是SONY公司当年为了节省成本而定下的一种标准锂离子电池型号,其中18表示直径为18mm,65表示长度为65mm,0表示为圆柱形电池。常见的18650电池分为钴酸锂、磷酸铁锂。特斯拉选用的是钴酸锂电池。18650属于第一代锂电池,并不是先进技术。而且18650电池单体容量很小,和常用的5号电池差不多,特斯拉不得不使用了7000个单体来满足驱动汽车的需要。
为什么要选18650电池?
这是因为18650相比于其它电动车使用的其他类型电池在技术上更为成熟,比能量几乎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两倍。国际上主要的几种电动汽车中,通用沃兰达续航里程为60公里,日产聆风为160公里,比亚迪E6为300公里,特斯拉为426公里。而且业内普遍认为,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相对较好,但是比能量较低,提高的也不大,可以说潜力挖尽了。钴酸锂、锰酸锂电池比能量较高,安全性较差,容易起火爆炸。
但是18650也并不是十全十美,它在高温状态下稳定性相比镍钴锰酸锂(NCM)和磷酸铁锂电池还要差,因此,需要在安全性方面有强力的技术支撑。几年前,索尼公司就因笔记本电池发生爆炸采取了多次召回行动,现在的18650电池已经可以在技术上避免自燃或无故爆炸的情况出现。不过,在发生强烈的撞击后,这种电池还是存在着爆炸燃烧的可能。另外,18650低温环境的适应性也不是很稳定,容易出现因过度放电导致过热的情况。
为了安全,特斯拉对电池实行分级管理,通过监控装置监控电池状态,一直落实到每一节18650电池。在电池两端均设有保险丝,当电池出现过热或电流过大时,保险丝会切断,以此避免因某个电池出现异常情况(过热或电流过大)时影响到整个电池包。每个电池单元和每个电池包也有相应的安全装置。一旦发现某一单位内部出现问题,保险装置都会将其切断与其它电池单元的联系,从而避免殃及池鱼的情况出现。另外,每个电池片之间都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并由防火墙相隔,即便是单个电池片内部出现了起火的情况,火势也可得到一定控制,不至于迅速蔓延至整个电池包。
特斯拉采用底盘和电池合一的方案,把电池做到底盘上。这样的优点是车内空间大,汽车重心低,操控性好。正面碰撞也不怕,前后都有保护。但是如果遇到对底盘自下往上的冲击,会很脆弱。
特斯拉在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协会)进行了数次碰撞测试,包括100%正面碰撞、27°角侧面碰撞、75°角侧面柱碰和翻滚碰撞、车顶强度等碰撞测试。在100%正面碰撞测试中,由于特斯拉汽车“发动机舱”内不需要安装动力总成,有足够的空间来安排提高车身强度的结构,可以更好地保护乘员舱及车身下方的电池组。由于电池分布在车底,电机位于后车桥,前部没有动力总成,整车的重量基本都集中在车辆底部和尾部并且重心较低,所以在正面碰撞测试中,车尾并没有出现大幅度抬起的情况。
相比之下,侧面碰撞时电池组会受到过度挤压,对电池的安全性的威胁很大,为此特斯拉在下边梁部分采用了一种铝制的多层结构,可以更好地吸收碰撞能量,据说这种结构理念源自阿波罗飞船在登陆月球时所使用的着陆器。
在柱碰测试中,对于乘员舱的保护,特斯拉驾驶舱保留了63.5%,比沃尔沃V60的情况还要好。在车尾装配有两根防撞梁,以减小追尾时后部的变形。但是尽管这样,特斯拉在使用中还是发生了几次火灾。今年7月4日,特斯拉ModelS车型在洛杉矶发生罕见事故,高速行驶的ModelS撞上灯柱后,完全解体成两半,随后电池起火烧毁车体。有的分析认为:“从零部件供应体系上看,为了降低成本,特斯拉直接采用了已经规模化生产的其他品牌的零部件进行集成。这种模式对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影响是巨大的。”
在另一起事故后,马斯克发表声明说,车辆起火是因车辆底部的电池保护罩被硬物刺穿,强烈的撞击使得刺穿的峰值力超过25吨,把6.35毫米的车底护板打了一个直径76.2毫米的洞。随后,电池总成前部的通风孔开始向外释放热量并起火,当消防员赶来时,采取了传统的灭火方式,进而导致起火面积变大,后来使用干粉灭火器才将火势控制。由于电池总成内部为每个电池模块都建立了单独的防火墙,因此,火势没有蔓延至其他部分。报警系统也及时通过各种声音和图示警告驾驶员尽快离开车辆。在这起事故中,驾驶员没有受伤。看来,我们也要学学如何扑灭电动汽车火灾。
但充电站真的可以解决电动汽车的续航难题吗?且不问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尤其是地广人稀的中西部地区如何建设足够的充电设施;仅只在650多个大小城市,修建足够的自充电设备也要完成庞大的电网改造工程,并占用大量的土地,这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地区显然是严重的浪费;待电动汽车广泛普及后,在用户密集的一线大城市,即便5分钟充电时间仍然会导致附近路段的拥堵,而更加密集的设施建设显然不可能。这一系列的问题,电动汽车普及后的充电难恐怕会严重限制产业的发展。
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解决充电问题恐怕需要另辟蹊径:让电动汽车“换电池”似乎是比围着充电桩充电更好的选择。根据人口和用户密度建立电池出租门店,由门店预先准备充好电的电池模组提供给用户更换使用,的确能够避免不少麻烦,根据特斯拉的介绍,为ModelS电动汽车更换电池组整个过程仅需90秒,这大大减少了用户时间,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可能的拥堵;其次,相比充电站,电池出租的网点可以大大减少,土地与电网改造的成本也相应降低。在地广人稀的地区,用户还可以通过自带备用电池的方式来倍增车辆航程,避免了电动汽车短腿的缺憾。实际上,在特斯拉公司未来的计划中,其充电服务站就包含着电池更换的服务内容。
不过,车用电池的更换还要有不少的路要走,一方面各个汽车制造商都在研发各自的电池模组,相互之间难以统一标准;现有技术条件下,更换电池也并非家用电器那样简单,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解决这些问题,恐怕需要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以及技术研发的进步了。
无论怎样,电动汽车产业已经处于迅速扩张的前夜,有效解决配套设施的问题,准确选择发展路径,提前把路径上的绊脚石铲除掉,避免半路跌倒,让整个产业受制于个别问题,这恐怕是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这些年来交通行业发展不配套造成的车多路少、车多位少的低级错误,应当引以为戒了。
电池起火不是特斯拉特有的问题,然而不管怎么说,电动汽车的安全还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包括材料选择、结构加固、软件管理等。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充电效率的问题不难解决,但如何充电却是个麻烦事。使用车主的家用电源给远在数百米外的汽车充电并不现实,在车场设置充电设施也需要大规模改造基础设施。而政府与制造商的解决方案则是建设覆盖城乡的充电站,特斯拉公司就在与国内的民生银行、银泰和中国联通等合作,在其各地网点周边建设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