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异常发热怎么办?电池发热主要分哪两种情况?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6 08:43
点击量:次
也许很多人都会发现这样一个情况,电动车电池在充电的时候,会发现电池外壳很热。然而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电池无论在使用中还是在充电中,都允许有小的发热,但不允许异常发热。当你用手抚摸电池外壳即能有明显感觉很热时,这就说明是电池的异常发热。这种情况下,大家一定不能忽视不理了,因为电池异常发热的害处很大。
在报道中,称湖南大学的教授在著名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研发出充电快,循环寿命长的铝离子电池,将会改变世界云云。有意思的是,同一天,还有一条新闻说美国斯坦福大学也研发出铝离子电池,也是快速充电寿命长,这是怎么回事?到底是谁做的?这个东西靠谱吗?真的能改变我们的世界吗?。
铝离子电池,噱头还是希望?
到底是谁做的?
中国这边的新闻是: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在线发表了该校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鲁兵安副教授等人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快速充放电铝离子电池》。《自然》杂志认为该研究成果,首次实现了可充电铝离子液体电池,这有望为国际电池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鲁兵安说,过去使用锂电池的手机需要1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充电量,铝电池只需1分钟即可完成。今后,铝电池充电1小时,手机使用3、4天将不再是假想。
而斯坦福的信息是华人教授HongjieDai和他的同事的这项创新性铝离子电池研究被发表在4月6日的期刊《自然》上。
铝离子电池包含两个电极:”一个由铝制成的带负电阳极和一个带正电石墨阴极,人们尝试过不同的材料用作阴极,”而斯坦福的研究小组意外的发现这个问题的简单解决办法便是使用石墨,石墨本质上就是碳。一些类型的石墨材料可以产生非常好的特性。”斯坦福研究小组将实验性的电池安装了铝阳极和石墨阴极,电解质其实就是室温下的液态盐,因此它非常安全。我们的可充电铝电池可以产生2伏电压。这比任何铝电池可以产生的电压都要高。”但是我们的电池只能达到典型锂电池电压的一半,如果改进阴极材料应该可以最终增加电压和能量密度。这样的话,我们创造的电池将满足你设想的电池的一切特性:不昂贵的电极、安全、高速充电、灵活和较长寿命。我已经看到了这类新电池的雏形,这真是令人兴奋。”发明人戴教授说。
这项研究其它研究学者还包括来自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访问科学家林梦昌(Meng-ChangLin)、湖南大学的卢炳安(BinganLu)和博士后学者吴英鹏(YingpengWu)。其它作者包括斯坦福大学的王递延(Di-YanWang)、关明云(MingyunGuan),迈克尔·安吉尔(MichaelAngell)、陈长鑫(ChangxinChen)和杨江(JiangYang);以及台湾国立师范大学的黄冰乔(Bing-JoeHwang)。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能源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斯坦福大学全球气候和能源项目、斯坦福普雷科特能源研究所和台湾教育部的支持。
发热首先会使电解液水分蒸发并逐渐干涸,继而充电效率降低、极板变形、内阻增加、机械部件氧化加速、烧坏极板或隔离物,最后表现在电池容量降低、寿命缩短。所以,大家如果发现电池在使用中或充电中异常发热的,一定不能再忽视了。
电池发热主要分大致两种情况:
一、是电池放电时发热,即是电池在使用时异常发热;
二、是电池在充电时发热。在不同情况下造成电池异常发热的原因也是不同的。
1、电池放电发热原因:放电过快,有可能是电池容量小,放电电流长时间超过0.5C。这里着重强调:短途行驶后,电池虽然消耗一定的电量,但静止以后,电池有一个恢复过程,极板的电化学过程仍然继续进行,因此电压会有所回升,但并不意味着容量回升;相反,长途行驶时路途不停车,极板的电化作用与电能的消耗同时进行,这会有三种情况出现:
①当电机额定电压值低,电池容量较小,工作电流偏大,电压会急剧降低,容量也很快消耗殆尽,对电池最为不利。
②电池的电化学反应速度仅能够维持行车,电池没有恢复和喘息的机会,经常做整循环充放电,稍不注意便会超消耗。遇到迎风上坡,耗电甚大,迫使电池极板急剧反应,电池外壳的热度较高,会使电池受到损伤,缩短寿命,说明容量也不富余。
③比较理想的是电池的电化学反应速度能从容地供给足够的电能。电池的外壳没有异常热度,说明电池容量是富余的。
三种情况只有最后一种做长途行车是理想的。应当说明一点,电池外壳明显发热,内部电池本身的热度就更高了。
2、电池充电发热的原因: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电能一部分转变为化学能,还用一部分转变为热能和其他能量。充电电池发热属于正常现象,但是温度较高时就应及时检查充电电流是否过大或者电池内部发生短路等。
发热量与电解液量关系较小,如密封电池电解液量较少时内阻增大,也会引起电池升温并且充电时端电压很高。电池衰老、电解液干涸、内部有短路等同样也会造成发热。充电器不能在充电后期恒压,以至造成电池电压超过允许值,温度会升高,严重的会鼓胀,寿命终结。
使用中,尽量不横放或倒放,防止电池内部一时大量产气不能顺利从放气阀排出,尤其充电时更是如此,否则可能引起外壳爆裂。
总之,如果电池有异常发热现象出现时,一定不能忽视,应尽早到专业维修保养店进行电池的维修保养。
在报道中,称湖南大学的教授在著名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研发出充电快,循环寿命长的铝离子电池,将会改变世界云云。有意思的是,同一天,还有一条新闻说美国斯坦福大学也研发出铝离子电池,也是快速充电寿命长,这是怎么回事?到底是谁做的?这个东西靠谱吗?真的能改变我们的世界吗?。
铝离子电池,噱头还是希望?
到底是谁做的?
中国这边的新闻是: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在线发表了该校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鲁兵安副教授等人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快速充放电铝离子电池》。《自然》杂志认为该研究成果,首次实现了可充电铝离子液体电池,这有望为国际电池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鲁兵安说,过去使用锂电池的手机需要1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充电量,铝电池只需1分钟即可完成。今后,铝电池充电1小时,手机使用3、4天将不再是假想。
而斯坦福的信息是华人教授HongjieDai和他的同事的这项创新性铝离子电池研究被发表在4月6日的期刊《自然》上。
铝离子电池包含两个电极:”一个由铝制成的带负电阳极和一个带正电石墨阴极,人们尝试过不同的材料用作阴极,”而斯坦福的研究小组意外的发现这个问题的简单解决办法便是使用石墨,石墨本质上就是碳。一些类型的石墨材料可以产生非常好的特性。”斯坦福研究小组将实验性的电池安装了铝阳极和石墨阴极,电解质其实就是室温下的液态盐,因此它非常安全。我们的可充电铝电池可以产生2伏电压。这比任何铝电池可以产生的电压都要高。”但是我们的电池只能达到典型锂电池电压的一半,如果改进阴极材料应该可以最终增加电压和能量密度。这样的话,我们创造的电池将满足你设想的电池的一切特性:不昂贵的电极、安全、高速充电、灵活和较长寿命。我已经看到了这类新电池的雏形,这真是令人兴奋。”发明人戴教授说。
这项研究其它研究学者还包括来自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访问科学家林梦昌(Meng-ChangLin)、湖南大学的卢炳安(BinganLu)和博士后学者吴英鹏(YingpengWu)。其它作者包括斯坦福大学的王递延(Di-YanWang)、关明云(MingyunGuan),迈克尔·安吉尔(MichaelAngell)、陈长鑫(ChangxinChen)和杨江(JiangYang);以及台湾国立师范大学的黄冰乔(Bing-JoeHwang)。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能源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斯坦福大学全球气候和能源项目、斯坦福普雷科特能源研究所和台湾教育部的支持。
发热首先会使电解液水分蒸发并逐渐干涸,继而充电效率降低、极板变形、内阻增加、机械部件氧化加速、烧坏极板或隔离物,最后表现在电池容量降低、寿命缩短。所以,大家如果发现电池在使用中或充电中异常发热的,一定不能再忽视了。
电池发热主要分大致两种情况:
一、是电池放电时发热,即是电池在使用时异常发热;
二、是电池在充电时发热。在不同情况下造成电池异常发热的原因也是不同的。
1、电池放电发热原因:放电过快,有可能是电池容量小,放电电流长时间超过0.5C。这里着重强调:短途行驶后,电池虽然消耗一定的电量,但静止以后,电池有一个恢复过程,极板的电化学过程仍然继续进行,因此电压会有所回升,但并不意味着容量回升;相反,长途行驶时路途不停车,极板的电化作用与电能的消耗同时进行,这会有三种情况出现:
①当电机额定电压值低,电池容量较小,工作电流偏大,电压会急剧降低,容量也很快消耗殆尽,对电池最为不利。
②电池的电化学反应速度仅能够维持行车,电池没有恢复和喘息的机会,经常做整循环充放电,稍不注意便会超消耗。遇到迎风上坡,耗电甚大,迫使电池极板急剧反应,电池外壳的热度较高,会使电池受到损伤,缩短寿命,说明容量也不富余。
③比较理想的是电池的电化学反应速度能从容地供给足够的电能。电池的外壳没有异常热度,说明电池容量是富余的。
三种情况只有最后一种做长途行车是理想的。应当说明一点,电池外壳明显发热,内部电池本身的热度就更高了。
2、电池充电发热的原因: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电能一部分转变为化学能,还用一部分转变为热能和其他能量。充电电池发热属于正常现象,但是温度较高时就应及时检查充电电流是否过大或者电池内部发生短路等。
发热量与电解液量关系较小,如密封电池电解液量较少时内阻增大,也会引起电池升温并且充电时端电压很高。电池衰老、电解液干涸、内部有短路等同样也会造成发热。充电器不能在充电后期恒压,以至造成电池电压超过允许值,温度会升高,严重的会鼓胀,寿命终结。
使用中,尽量不横放或倒放,防止电池内部一时大量产气不能顺利从放气阀排出,尤其充电时更是如此,否则可能引起外壳爆裂。
总之,如果电池有异常发热现象出现时,一定不能忽视,应尽早到专业维修保养店进行电池的维修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