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购买了锂电池之后是不是所有的状况都在三包服务之内?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7 19:28    点击量:

不管哪家电池都会有一定的三包期限,而近日很多人反应有些用户不管电池出现什么情况都要老板要求退换电池,在这里小编要说一句了,不是所有的状况都在三包服务之内,特此在这里告知。

 

1、碰撞导致电池损坏

 

如果在搬运、安装或者骑行过程中造成电池损伤,影响到性能,厂家不接受免费售后三包服务。一旦由于外壳、接线柱损坏漏液,这样的电池不能使用!

 

2、电池外壳变形

 

高温天气或者电池外壳受到外部热源烘烤,也会发生外壳变形,自发鼓包,严重时变形部位仅剩一层薄膜。如果仅仅是外观变形,不影响到内部结构,这样的电池虽然可以继续使用,但是寿命大大缩短!

 

3、短路造成电池烧坏

 

如果电池经过碰撞,可能会引起内部极板相连短路烧坏电池;电池连接线破皮碰线导致短路,也会烧坏电池,这种情况也不在三包范围。

 

4、长期欠充饿死电池

 

长时间不充电,会让电池“饿死”,也就是电池极板发生不可逆硫酸盐化,是电池常见的故障,许多电池失效也是因这一故障而发生的。极板硫酸盐化主要表现为:充电时电压很快上升,过早析出气体,温度上升快;放电时电压下降快,容量小。

 

5、电池被充鼓包

 

经常性使用快速充电站或者过充,会使电池鼓包变形。这种情况下,厂家不会给予免费三包服务。

 

6、私自拆开电池加液

 

有些消费者发现电动车跑不远,误以为缺水,于是自己从市场上购买所谓的“修复液”加进去,厂家明确表示,一旦私自加过水的电池,即使在三包期内,也自动失去免费服务条件。

全固态电池耐热特性、低温特性、倍率特性突出

 

来自Kentaro YOSHIDA and Keizo HARADA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with Wide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Mitsuyasu”对基于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做的几项测试(主要针对小容量电池的测试):

 

高温耐受性测试:电池在高温170℃规定的充放电(The test conditions were a constant current of 0.3 mA charge/discharge, charged to 0.3 mAh, and discharged to 3.0 V)、循环条件下,可以观察到,容量在高温下,非常稳定,变化很小,也就是说,副反应并没有显著的增加。

 

低温耐受性测试:电池在低温-40℃规定的充放电(The test conditions were a constant current of 0.02 mA, charged to 0.02 mAh, and discharged to 3.0 V)、循环(试验条件为恒流0.02 mA,充至0.02 mAh,放电至3.0 V)条件下,可以观察到,容量因低温影响,也是非常小的,仍然有很稳定的放出和充入。

 

放电倍率特性:常温下,在24C高倍率下放电,容量为低速率0.5C下的89%,说明该电池具有优良的功率特性。

 

上述测试条件,相比现在的商业化动力电池确实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差距,但是固态电池从娘胎里带来的优点还是非常明显的,在如此高的温度条件,表现如此稳定,安全性可见一斑。

 

对于一般液态电解质电池,其策略保护,高温>50℃进入报警状态;70℃进入热失控风险区。低温环境, <0℃限制充电电流。电池在很窄的15~45℃范围内才能稳定的工作。同时,为了保证电池系统的寿命,温差范围要求控制在 <5℃。

 

全固态电池大大降低了对冷却系统的依赖

 

有资料显示,全固态电池耐热性在(80~120℃)、阻燃性(200℃),均远远高于现有应用的液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这主要与电解质形态和结构有直接的关系。

 

全固态电池使用的固体电解质,是区别于液态有机电机解质的主要特征材料,现在主要研究的有两种类型,氧化物和硫化物。目前包括丰田的全固态电池,主要是基于硫化物类型全固态电池研究。

 

早在日本Nissan leaf EV车上,一直延续着没有冷却板,依靠电池壳体自然冷却产品设计。

 

对于EV电池系统,主要满足较低倍率的充放电功率需求,在冷却方面对热管理表现的没有功率型的HEV明显。但是在低温环境,环境适应性是得不到满足的。所以说,对于全温度的工况需求,更多的增加了水冷板式的热管理系统。

 

这本身也是矛盾的。现有庞大的水冷系统,从成本角度,体积方面,都是不利的。

 

全固态电池耐热性温度范围放大,安全性得到了保障。削弱了对水冷系统的依赖性。契合了解决成本和体积矛盾的想法。

 

尽管全固态电池如此诱人,但是,还不能停止现有热管理技术的发展的脚步。

 

丰田表示,其全固态电池仍需10年的发展才能成熟。

 

全固态电池要想全面大批量投入生产和应用,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丰田表示:“我们将小批量的试产开始,用于试点项目,我们永远不会在客户身上做实验。2030年,可能是更现实的时间节点”。下图是丰田技术路线规划表。

 

热管理高效和节能,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