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锂电上游材料厂商年度业绩比拼,谁更赚钱你知道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21 22:13    点击量:

2018年,锂电上游原材料的在竞争激烈的电池材料领域,纵观各大电池材料上市企业的业绩报告,业绩报告亦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部分企业盈利数额巨大,如2019年首季,恩捷股份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729%-779%;而云铝股份在2018年则出现大幅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6亿元,同比下降323.14%。

赣锋锂业2018年净利润12.56亿元

赣锋锂业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50.04亿元,同比增长14.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3亿元,同比减少16.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56亿元,同比增长5.19%。

 

 

报告期内,赣锋锂业新余2万吨单水氢氧化锂生产线和江西宁都1.7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顺利投产,全年共生产锂盐折合碳酸锂42,298吨,同比增长达16.18%。新余基地年产2.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线已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目前电池级碳酸锂成交价已低于部分外购代加工锂盐厂生产成本,氢氧化锂也接近价格底部,未来下跌空间有限,随着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公司有望实现以量补价,业绩将趋于稳定。

赣锋锂业发布公告称,将在三年内使用6亿元自有资金进行新能源上下游相关的产业投资,目的是加强公司在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和发展能力,实施新能源产业布局,实现赣锋锂业整体战略目标。

报告期内,赣锋锂业投资建设一条年产亿瓦时级第一代固态锂电池研发中试生产线,计划于2019年建成投产。

天齐锂业2018年净利润22亿元

天齐锂业的2018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天齐锂业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62.44亿元,同比增长14.1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22.00亿元,同比增长2.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81亿元,同比下降12.23%。

 

年报显示,其2018年来自国外的营业收入为10.65亿元,同比增长142.6%,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7.05%。另一方面,其境外建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顺利推进中。天齐锂业控股的泰利森拥有目前世界上正开采的储量最大、品质最好的锂辉石矿——西澳大利亚格林布什矿场。泰利森目前正在建造第二座和第三座与现有工厂相邻的化学级锂精矿扩产工厂,按照既定计划,分别于2019年第二季度和2020年第四季度竣工并开始试生产。新增的两座工厂将能够使格林布什矿场的年产量提升至约195万吨,增厚天齐锂业的业绩。

道氏技术净利2.215亿元

道氏技术的2018年度业绩报表显示,道氏技术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35.44亿元,同比增长109.0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2.215亿元,同比增长45.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3.30亿元,同比增长77.45%。

 

对于经营业绩增长, 道氏技术表示:道氏技术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于2018年11月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实现对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岛昊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佳纳能源聚焦高品质锂电池三元前驱体研发及生产,622、811等高镍产品是佳纳能源目前研发及扩产重点。青岛昊鑫专注锂电池导电剂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两家公司均跻身国内新能源材料主流供应商。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道氏技术三元前驱体、钴材料、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导电剂业务高速增长,同时陶瓷材料业务研发和市场开发力度稳步加强,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

云铝股份2018年亏损14.66亿元

云铝股份发布2018年业绩报告称,云铝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55.6亿元,同比下降1.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6亿元,同比下降323.14%。

 

对于大幅亏损的原因,云铝股份表示,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受铝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氧化铝等主要原料价格维持高位并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公司2018年第四季度经营业绩出现大幅亏损,并最终导致云铝股份2018年全年经营业绩出现亏损。

当前,云铝股份在水电铝、氧化铝等扩产项目;铝箔、电池箔、焊铝等开发项目的布局稳步推进。云铝股份整合了文山和老挝铝土矿资源2.9亿吨,延伸到下游铝箔、铝空气电池等铝深加工产业,优化了120万吨电解铝产能的盈利能力。云铝股份表示下一阶段将更有力抓好生产经营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大降成本力度,着力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加快改善公司经营业绩。

小结

从赚二十多亿到亏十几亿,通过分析上述 4家锂电上游材料厂商的2018年度业绩,我们发现,上游大型的材料厂商都在积极整合资源,通过合理布局谋求在相应的行业内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增厚自身的业绩。

近日,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培训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循环利用战略联盟主办,来自全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蓄电池生产、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等150余家企业的近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巡视员李力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力指出,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社会安全,而且有利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对于保障资源安全起到积极作用。他强调,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要树立全局观念,做好科学决策和统筹协调,坚持绿色发展、规范管理、试点先行、技术创新及有序发展。各方要认真落实管理政策要求,形成利益共同体,高水平、高质量的推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

会上,有关专家详细解读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溯源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介绍了在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上传溯源信息的具体要求,组织讨论了梯次利用电池产品管理思路。部分企业代表围绕报废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等领域分享了工作经验。

 

近日,瑞士一家初创公司表示将推出一款锂电池,单次充电至少可供电动汽车续航超960公里,突破了目前电动汽车电池的供能上限。

瑞士Innolith公司表示,可能还需要三到五年时间才能推出这款新电池,目前已经为这款能量密度为1000 Wh/kg的新型电池申请专利。该公司表示,这种新电池的耐用性是特斯拉Model 3电池的3倍。

Innolith首席执行官Sergey Buchi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电动汽车”革命受到了现有电池技术的限制。Innolith电池的秘密在于它运用了一种公司称之为“无机电解质”的溶液。美国科技媒体网站The Verge的一份报告指出,该公司高管称这种电解液为一种“盐状材料”。

Innolith说,该技术比目前使用的基于电解液(液态)的锂电池更加安全,且后者使用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极易起火。

然而与其他同类实验室还处在“概念”状态相比,该说法更靠谱些,目前该公司的一款电池正在由一家名为PJM Grid电力公司进行测试。

Innolith在一份声明中还表示,他们正在寻求在德国生产这种新型电池,并将这项技术最终授权给其他制造商和电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