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铅酸蓄电池出口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铅酸蓄电池出口量跌价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27 13:34    点击量:

据海关统计,2011年前7个月,广东省出口铅酸蓄电池4768万个,比去年同期(下同)减少13.7%;价值5.4亿美元,增长10%;出口平均价格为每个11.4美元,上涨27.5%。

一、前7个月广东省铅酸蓄电池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自2季度以来单月出口规模同比持续萎缩。今年前7个月,广东省铅酸蓄电池出口表现明显劣于去年同期,1季度各月同比仍能维持个位数增长,但2季度以来,出口量连续4个月呈负增长,其中7月份出口607.2万个,减少34.5%,为今年以来最深跌幅。

(二)9成以上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前7个月,广东省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铅酸蓄电池4525万个,减少12.6%,占同期全省铅酸蓄电池出口总量(下同)的94.9%;以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方式出口铅酸蓄电池214万个,减少32.8%。

(三)欧盟、美国和印度为前3大出口市场。前7个月,广东省对欧盟出口铅酸蓄电池1118万个,小幅增加5.1%;对美国出口796.5万个,减少27.3%;对印度出口558.2万个,减少8.5%;对以上3地出口合计占同期全省铅酸蓄电池出口总量的51.9%。

(四)私营企业为最大出口主体。前7个月,广东省私营企业出口铅酸蓄电池2688万个,减少8.7%,占56.4%;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645万个,减少17.6%。

二、广东省铅酸蓄电池出口量跌价升的主要原因一是铅酸蓄电池企业被大面积关停导致产量急降影响出口。铅酸蓄电池属于“两高一资”产品,今年以来浙江、广东等地频发的血铅超标事件,引起社会对铅蓄电池行业的强烈关注,国家环保部、发改委等9部门将铅酸蓄电池企业的整治作为今年环保专项行动的首要任务。截至7月底,广东省实际排查铅酸蓄电池企业191家,其中27家企业被取缔关闭或搬迁转产,134家企业处于停产整治或停产状况,被关停企业占84%,导致铅酸蓄电池供应量锐减,出口量也随之减少。

二是市场供需紧张导致产品价格上涨。目前很多行业都需要蓄电池,如电动车、汽车的启动电池、交通和通讯设备的不间断电源系统等等。据统计,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一亿辆,每年蓄电池新增需求约为100亿元,更换需求约为245亿元。而7-9月正是电动自行车销售旺季,铅酸蓄电池需求旺盛,但由于环保部门严厉整治政策导致铅酸蓄电池产能剧减,铅酸蓄电池价格迅速飙升。6月以来,国内市场铅酸蓄电池价格普遍上涨10%-30%,部分高端产品价格甚至上涨了40%。

三、行业值得关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一是生产及回收环节上的环保问题突出。由于生产铅蓄电池本身极易造成污染,而在当前小企业众多且管理混乱的情况下,环保很难达标。部分企业为了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在厂址上选择傍流域建设,这对国内水资源的安全问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种不规则的布局严重影响了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大多数中小企业存在建设项目违法问题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不当、卫生防护距离不落实等问题。

除了在生产环节,国内铅酸蓄电池行业在回收利用环节也存在严重污染。由于蓄电池实际利用率仅达理论计算的35%左右,平均每只蓄电池就有固体废物12kg。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铅酸蓄电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源,加大了对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

二是行业发展不均衡制约整体竞争力提高。我国铅蓄电池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1/4,但有的企业已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有的仍然是手工作坊式的落后工艺。目前,国内有铅酸蓄电池企业近2,000家,有将近30%的企业都是生产和环保条件不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小型作坊式企业。而在持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中,只有不足300家是年产值超亿元的中大型企业,其余的都是以手工作业为主的低端企业,很多都存在环评手续不健全,行业发展不均衡影响了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良的推进,制约着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据悉,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已将《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起草完毕,经行业内讨论后已报送工信部。该《准入条件》对新建项目和现有企业都提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限制低水平低技术含量项目,提高了行业门槛。该准入条件很可能将在明年上半年正式出台,大批技术不达标、资金实力弱的企业将被淘汰,行业将加速整合,从而有利于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环保水平,减少血铅等污染事件。

为此建议:一是考虑适当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并切实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生产及回收环节,引导行业自律;二是促进行业延长上下游产业链,增强原材料供给能力,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三是扶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蓄电池产业技术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行业出口竞争力。

凭借低碳、清洁、高效等优势,清洁能源被公认为全球能源发展的未来方向。虽然目前发展清洁能源还面临着结构比重低、入网难等问题,但这丝毫不妨碍资本市场对其青睐有加,频频携巨资杀入该领域。联想投资近日宣布,联想投资刚刚募集了近10亿美元的两个基金,其中清洁能源是非常重要的投资领域,未来两年内在这一领域的投资将超过2亿美元。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最新数据,今年第三季度,风力发电场和太阳能电站等新能源项目的全球资产融资增长至418亿美元。与此同时,该领域的并购活动也异常活跃。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国内清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这一股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大潮的带动下,国内清洁能源很快会迎来市场“春天”,因此,如何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妥善解决并网难题应尽快提上日程。

各方达成共识

虽然此前从未涉足过清洁能源领域,但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王俊峰坚信,他们在国内投资清洁能源的未来收益会很高。“我们投的都是下一代创新型的电池技术,也可以说是太阳能产业的下游,而且企业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王俊峰告诉记者,国家提出2020年新能源在能源总量当中的比重要达到16%,而且这一比例未来还有可能提高,所以对于发展清洁能源十分看好。

据了解,我国能源消费长期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对化石能源依赖严重,特别是煤炭消费占能源总消费的70%以上。过度消耗煤炭资源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我国还面临着开采殆尽等压力,对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潜在威胁。为此,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推动能源多样化清洁发展,加强能源输送通道的建设,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十二五”期间,能源结构清洁化调整步伐将加快。非化石能源比重将由2010年的9%上升到2015年的约12%。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预计,接下来的5年,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趋势将更加明显,煤炭所占的比重将有较大幅度下降,替代能源主要是天然气,以及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目前,我国正在规划建设哈密、酒泉等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规模在2015年前后将达1亿千瓦,2020年有望达到2亿千瓦。光伏发电快速增长,2015年规模或达千万千瓦。

随着分布式能源等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期,清洁能源在各大发电集团发电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也水涨船高。”预计到2015年,各发电集团清洁能源比重均有望超过或接近30%,其中中电投清洁能源将达到40%。“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政策与法律事务部主任陈宗法表示,”电源结构调整由传统能源向发展清洁能源转变,大力发展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成为五大发电集团的共识。“另外,王俊峰还告诉记者:”清洁能源投资其实涉及两个部分:清洁能源和较为清洁的能源。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等大家都谈得很多,还有一部分较为清洁的能源实际上是能源的主流,就是传统能源如何清洁化利用,我们也把它定位为一种新能源,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还会有一些新形式的能源技术出现。“投资机构的这种”宽容“某种程度上也为清洁能源的推广普及提供了更多可能和更为充沛的资金支持。

相关统计显示,未来10年,我国新能源投资将达5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推动电网建设升级由于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属于地域性资源,本身无法直接输送,必须转化为电能并通过电网供应到户。”因此,它带给电力管理体制的革命就是智能电网的革命。“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指出,伴随着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智能电网在我国现有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势必进一步提升。

据相关专家介绍,由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可调度性低的特点,大规模接入后对电网运行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相比其他国家,我国相对集中的资源分布条件、相对薄弱的电网发展基础以及新兴能源迅猛发展的势头,对电网的适应性和安全稳定控制水平要求更高,但目前我国的电网建设与清洁能源转化利用方面仍存在空间和技术上的障碍。

该专家表示,我国西部地区新能源发电开发规模大,而用电负荷较少,就地消化困难,必须通过电网长距离大规模输送至中东部地区。目前,我国的电网建设与清洁能源特别是风电大规模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全国还没有形成坚强电网,网际电力交换还存在瓶颈,制约了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相关研究表明,”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增发电能源的平均运距将达1409千米和2152千米,新疆、蒙东等送端地区距离负荷中心较远,未来新增发电能源的平均运距大幅增加,决定电力输送规模和距离将显着增大,电网结构和形态也将发生明显变化。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王敏表示,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推动建设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大幅度提高电网配置能源的能力,支持能源清洁高速发展,目前接入国家电网的风电已经达到3700多万千瓦。南方电网公司也积极支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加快解决新能源、清洁能源接入电网的问题。据了解,”十二五“末,南方电网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将达到48.4%,比”十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

转变观念 优化布局

为最大限度地接纳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国家电网将加快技术标准制定和关键设备的研发应用,加强清洁能源发电并网技术研究,提高电网优化配置能力。预计到2015年,将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国家电网智能化程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接入风电1亿千瓦和光伏发电500万千瓦的目标。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表示:“电网在构建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当中的作用重大。电网完善和强大,既可以适应风能、太阳能等间歇式发电的特性,又可以为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的发展创造条件,形成多元互补的智能用电运输体系。”

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在对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将有利于大规模的清洁能源接入电网。专家表示,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承担的《我国分布式能源与电网协调发展研究》课题对我国分布式能源的战略规划、并网标准、并网方式等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填补了我国分布式能源政策法规研究方面的空白。

国家电网研究报告建议,我国应加快构建三华(华北、华中、华东)电网,加强东北、西北电网与三华电网的联系,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协调发展。

“掌握清洁能源的运行特性,掌握大规模间歇式能源并网运行的调度、控制及安全防御技术,掌握配电网大范围接纳分布式供电关键支撑技术,构建适应多种类型大规模能源消纳的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体系网架,是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主任葛正翔表示。

“能源发展新格局,需要能源领域各方面共同努力,从传统化石能源到清洁可再生能源,从生产到消费,从技术到管理,从体制到机制都需要深刻变革。”王敏告诉记者,其核心正是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惟有如此,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才能在不断探索中找到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发展的完美途径。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