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一次性电池可以随正常垃圾一起处理吗?不是说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很大污染吗?
新闻背景:长春市民李女士是一家活动策划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要使用麦克风,所以会经常使用一次性电池。李女士说:“我知道废电池会污染环境,是不可以随意丢弃的,就一直攒着。”随着废电池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处理这些废电池就成了难题。和李女士一样,初二学生小刘也遭遇了这样的尴尬。因为热衷于环保,小刘从不乱扔废电池,还收集同学要丢弃的废电池,很短的时间他就收集了100多节。小刘说:“我给环保局打过电话,他们说普通的一次性电池可以随正常垃圾一起处理。不是说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很大污染吗?怎么可以随意丢弃呢?”
据《城市晚报》报道 社会的进步和媒体的宣传让百姓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像李女士和小刘这样热衷环保并以身作则的市民越来越多。不过和他们日益增长的环保热情相比,对于环保知识的科学了解显然处在落后的状态。
电池分三种 成分各不同
据一些媒体报道,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个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废电池里的汞、铅、镉等重金属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汞具有强烈的毒性,对人体中枢神经的破坏力很大;铅能造成神经紊乱、肾炎等;镉在人体内极易引起慢性中毒,很可能使人体瘫痪……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林海波博士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环境电化学和电化学储能技术,对于这些废电池的宣传报道,林海波说:“这些危害确实是存在的,但有些是片面的,被夸大了。实际上,只有对废电池处置不当才会造成严重污染。我们一般把电池分为三种,一种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次性电池,如常用的干电池、纽扣电池,它的主要污染物是汞;第二种是锂离子电池,如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照相机电池等,它的主要污染物是镉、钴、镍等重金属;第三种是铅酸电池,电动自行车、汽车蓄电池都属于铅酸电池,它的主要污染物是铅。”
一次性电池生活垃圾一起扔
长春市环保局固体污染防治和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谈到如何处理一次性电池时说:“现在生产的一次性电池污染很小,市民可以把废电池随生活垃圾一起扔掉,到垃圾场进行填埋就可以处理了,不会造成污染。”一次性电池里不是含有汞吗,怎么会不产生污染呢?
对此,林海波博士说:“一次性电池里真正起作用的是二氧化锰、锌粉等活性物质,而之所以有汞是因为锌粉等金属材料中含有汞的成分。据了解,我国电池年产量为180亿只,出口约100亿只,国内年消费量约80亿只,基本已达到低汞标准(汞含量小于电池重量的0.025%)。其中约有20亿只达到无汞标准(汞含量低于电池重量的0.0001%)。
集中起来处理危害将更大
虽然制作工艺有了很大改进,但李女士还是很担心:“不能统一收集起来一次处理吗?不能通过一些技术让一次性废电池变废为宝吗?”
长春市环保局固体污染防治和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如大量集中回收废电池,处理不善,反而容易造成汞污染。”而林海波博士的解释是:“一次性电池回收价值很低,处理起来的成本比较高,我们国家有限的几个处理厂运营情况都不是很好。”
一次性电池随生活垃圾处理也得益于对电池销售环节的监督。经过记者调查,长春市面上90%的一次性电池都是无汞、低汞电池。一些大超市甚至只能买到南孚、双鹿、金霸王这样的高端电池。林海波博士极力推荐市民购买这样的电池:“我们做过实验,这样的电池容量是普通电池容量的6倍,但价格只是普通电池的两到三倍,非常实用,而且这样的电池也非常环保。”
锂离子电池
已成为环保部门监管的重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次性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正在逐步减小,普通市民接触最多的电池是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等锂离子电池,这类废电池的污染隐患开始增大。长春市环保局固体污染防治和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一次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正在逐渐减小,手机电池等旧电池的管理是我们环境监管的重点。”
林海波博士说:“这类电池重要的是回收意义。从危害角度讲,这类电池中的镍镉电池的主要污染物是镉,而镉又是非常稀缺的资源。这类电池里还有一种元素是钴,钴的价值也非常高。”
不过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记者走访了一些手机销售商,工作人员都表示不收电池。长春市环保局固体污染防治和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按照有关规定,对于这类废电池,它的制造商、进口商等承担回收责任的单位应该利用销售渠道建立废电池回收系统。不过这只是个要求,如果厂家没怎么做,在具体细则颁布之前我们也没办法。”
一位手机维修商告诉记者:“手机电池无论好坏都是三毛钱一个,我们回收以后可以再利用,重新做成电池。”
铅酸电池
回收企业要有国家承认资质
铅酸电池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电池,150年来它对人类的发展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这种电池的污染也最为严重,铅酸电池中的铅能造成神经紊乱、肾炎等,进入人体后最难排泄,它干扰肾功能、生殖功能。不过因为使用量大,回收价值高,铅酸电池目前回收率很高。林海波博士说:“现在好一点的铅酸电池可以使用一两千次。第一次到了使用寿命后可以修,修复程度可以达到新电池的80%,第二次到寿命还可以修,能恢复到50%,第三次坏了就修不了了。
因为生产铅酸电池的厂家都受到国家环保部门的严格监控,生产环节基本不会产生污染;铅酸电池本身的性质决定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会产生污染,只要能做好回收环节就可以避免污染。但和手机电池一样,铅酸电池的回收状况仍旧不很乐观。
一位姓张的废品回收商说:“我们只收电动自行车、汽车电瓶这样的电池。这样的电池我们可以翻修,有的还能接着用,实在用不了了我们可以提取其中的铅。”不过长春市环保局固体污染防治和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这样做的隐患很大,“回收铅酸电池的企业需要有国家承认的资质,现在我们省还没有这样的企业,所有的铅酸电池都需要统一送到南方的一家企业处理。像他们这种私自处理铅酸电池的行为属于违规,可能会造成污染。”
怎样使用电池才环保?
尽量购买带有环保标志的无汞一次性电池。使用时先用在功率比较大的地方,比如玩具类。当电池无法支持功率大的地方时,可用在功率较小的地方,比如挂钟、收音机。如果是环保电池,彻底没电后尽快随生活垃圾扔掉,个人不要收集。
尽量减少手机电池充电次数,这样可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汽车蓄电池等铅酸电池报废后不要随意丢弃,都应该交给维修商、制造商、销售商统一回收。
一说到铅蓄电池,往往必说铅有污染环境的问题。“污染”是铅蓄电池的“标签”之一。众所周知,铅蓄电池的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一种蓄电池。一般情况下,铅与酸对环境与人身体都有损害,在低碳、环保日益被人们所关注时,蓄电池行业必然要面对公众的拷问。在安徽超威采访,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环保”。
一些专家认为,铅蓄电池是所有电池中回收率最高的品种,而且大企业生产过程对铅也已有严格控制。要切实解决的是铅矿开采冶炼中和废电池再生中的铅、酸污染;只要环保部门认真负责抓紧,问题并不难解决。“超级电池”内的用铅量比现有铅蓄电池大为减少,使用寿命延长又能减轻再生的工作量,这些均直接有利于减轻铅的污染。
“现在铅蓄电池都是密闭型。对于蓄电池产业可能产生污染的三大环节(铅矿开采、蓄电池生产、废旧蓄电池回收),开采与回收都是专业公司在做,我们只做生产环节,而在这个环节,污染是可控的。”安徽超威行政主管蔡继强介绍。走入安徽超威电源厂房,从极板到组装,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工人装备严格,每一个工位都有吸风罩,厂房内没有刺鼻气味。而在厂房外,投资近千万元的污水处理设备,实现了生产用水全循环利用。而为了实现环保目标,超威公司还累计投资5800多万元加大了企业环保力度,在全国蓄电池行业首创研发成功的蓄电池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和铅烟、铅尘净化回收处理等蓄电池环保设备,填补了国内电池行业空白。
铅蓄电池究竟是“黑色能源”还是“绿色能源”?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郝军表示,“只有污染的企业,没有污染的行业,铅蓄电池行业的污染重点在于小企业。”对于这个观点,众多业内人士表示认同。
“我们也希望这个行业可以规范,小企业不仅扰乱了市场,导致价格竞争机制的混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这个行业的形象。像双登、超威、天能等国内大型企业的工艺创新和装备改进使得这个行业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仅仅是污水处理后的铅泥回收即可保证年收入两百万元,与环保设备运行的费用持平。而小企业根本不可能投入几百万购买环保设施。”蔡继强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0年长兴县曾治理了一大批蓄电池小企业,但在长兴关停之后,这些小企业大部分转战安徽、江西等中部较不发达省份。
此外,蓄电池业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比如主要原材料铅价格不稳定,铅价受制于经销商;国家在2006年取消出口退税,对蓄电池行业影响较大;行业有待于建立正常的竞争机制,防止恶性竞争;多数设备为非标准设备,还没有统一的非标设备标准;环保设备水平不高,影响蓄电池环保工作的实施……诸多问题成为产业良性发展的拦路虎。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产业发展需要国家采取措施进行政策扶植。首先,为更好平抑铅蓄电池行业价格波动,国家应允许来料加工,在出口保税区内建立来料加工企业。
其次,国家政策应向新能源开发产品倾斜,将蓄电池行业高科技含量的电池列入新的产品结构调整目录中。铅蓄电池产业用的主要原材料铅回收率98%以上,可谓最适用循环经济,而且目前全球都在关注新能源,蓄电池产业与新能源紧密相连,应给予蓄电池行业更多的关注和政策扶持,并组织国内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联合攻关,使我国的新能源产品最先占领市场。
“加大管理力度是对行业最好的支持。只有不规范的剔除掉,规范的才有更好的生存空间。”钱海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