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电池材料对电池比热容的影响有哪些呢?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5-05 17:38    点击量:
 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电压高,容量高,循环性能好,无污染,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在近几年的国内外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成为继镍氢电池之后的新一代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在电子元器件,电动车,航天领域都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在锂电池特别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使用过程中是以电池组的形式来工作的,单体电池处于密堆积的状态,因此电池的产热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使其使用的安全性问题阻碍着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在使用过程及存储过程中,由于电池材料、结构、使用工况的不同,锂离子产生不同程度的热量得不到及时的散失,导致内部热量的积累,温度逐渐升高,从而引发电池内部一系列的自发热副反应,而这些副反应又会加速电池温度的升高,最终有可能造成电池的热失控而引发安全隐患。因此,研究电池的产热及散热性能对电池的安全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电池结构的优化设计及健康管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电池材料对电池比热容的影响
   目前,锂离子电池由于发热所引发的安全问题在消费者心中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制约着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电极材料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电池的产热能力,锂电池的热稳定性是由电极材料本身和材料之间协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比较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比热容,可以发现三元电池的安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劣于磷酸铁锂电池,虽然三元电池在单位瓦时成本和电压平台上优于磷酸铁锂电池,但是其安全因素严重影响着电池的使用和发展,因此降低三元电池的温升效应,优化电池的散热系统对于三元电池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而电池材料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电池的安全性能甚至是使用寿命,因此在选择电池材料的时候,应该综合权衡电池成本,电压,温升效应等在电池使用中所起的作用。
 
电池结构对电池比热容的影响
    锂电池的温升是产热、热传导和热扩散三者共同作用的影响。电池的结构直接影响着电池的热传导和热扩散,从而影响着电池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升情况。
 
    锂离子动力电池在使用中的的温升现象为其安全性能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严重影响着锂离子电池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锂电池的温升现象来自于两部分:产热和热扩散。前者由反应热、焦耳热、极化热及分解热四部分构成,主要受电池制作材料的影响,后者主要受电池的结构和制作工艺的影响。文章根据锂离子电池在倍率放电时的温升情况模拟计算了同种结构不同材料和同种材料不同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的等效比热容,对应几种电池在倍率放电时的温升数据,发现三元材料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的温升速率相比较快,体积较大极片较长的电池散热系统较差,温升较快。因为在设计和制作电池时,电池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制定对于电池的安全性能具有深刻的影响,而将此项作为降低电池温升速率的突破口,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也将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移动电源使用锂离子电池电芯


(一)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内部因素

1、材料。

    (1)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及其与电解液反应活性。大部分正极材料处于放电状态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充电状态时表现出热不稳定性。在没有与电解液接触时,充电态正极材料放热的原因主要由于晶型的转变,与有机电解液接触后,充电态正极与电解液反应,使电解液被氧化从而放出大量的热。(2)负极材料的安全性。负极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与电解质形成SEI 膜并且不与电解液等发生反应,否则反应产生的大量热量可能会导致电池爆炸。(3)电解液的组成。电解液在电池内部正、负极之间承担传递电荷的作用,要求导电率高,而且电解液的化学性质必须稳定,使储存期间电解液与活性物质界面之间电化学反应速率最小,这样电池的自放电容量损失就小。目前锂电池电解液中会含一定量的酸性物质HF,正极材料有被溶解侵蚀的可能,正极材料溶解,电池的内阻会增加,热稳定性差容易引发安全隐患。(4)隔膜的选择。当电芯内温度接近聚合物隔膜的熔点时,聚合物基体离子传导聚合物膜熔化,孔洞会因此被阻塞,变成了无孔的绝缘层,电池内阻急速上升,通过电池的电流受到限制;当温度继续升高至超过聚合物膜的熔点时,聚合物膜进一步熔化,导致正负极直接相通,发生内部短路,最终引起电池爆炸。所以,在隔膜的选择上应考虑隔膜的熔点、厚度、孔隙率等问题。

2、电池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锂离子电池通常采用在电池上设置安全阀、热敏电阻、设计保护电路等对其进行安全保护。保护电路是多种电子元器件组成的PCB 电路,控制电池充放电过程,防止电池过充放,其中的各个元器件都存在失效的可能性,一旦保护电路失效,电芯出现事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3、制作工艺。

    制作工艺上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细节,这些细节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譬如:极片毛刺、极粉脱落等会使刺穿隔膜导致内部短路;电芯极耳过长与极片或与外壳接触造成短路;极耳压迫卷芯,导致正负极短路,引起电芯发烫,严重时会导致爆炸;在制作过程中正负极用料量不合适会造成析锂,刺破隔膜容易导致内部短路等。同时,应避免使用二次电池,以免发生短路等安全事故。

(二)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外部因素。

一是过充电、过放电。过充电或者过放电容易导致锂离子电池中的正负极材料或电解液分解释放出气体和热量,从而导致电池鼓胀,内压急剧升高,严重的话甚至会冒烟起火发生爆炸;二是外部短路。外部短路由于操作不当或者保护线路板失效造成正负极短路,短路时电池放电电流很大,使电芯发热,高温会使电芯内部的隔膜收缩或完全损坏,造成电池内部短路,因而产生爆炸;三是过温。外部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金属外壳变形、电芯内部隔膜熔化、正负极材料或电解液分解等,这些情况都容易导致电芯短路。
二、移动电源使用聚合物电池电芯
聚合物电池相比锂电池安全性更好。聚合物的电池的外包装一般是铝塑膜的,在发生短路或者其他异常时,内部就会气胀,冲破热熔边泄气,一般不会发生爆炸事故,但是当电池内部严重短路时会产生起火冒烟现象,所以电池本身并没有爆炸,爆炸是因为电池的燃烧引起了其他部件的爆炸。

(一)影响聚合物电池安全性的内部因素。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电芯在层压和软包装过程中,阴阳极的集流体突破电解质隔膜,发生物理接触而形成短,称为物理短路;另一种是电芯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由于电极活性材料和电解质隔膜材料自身起了化学变化而引起的局部电子导通,称为化学短路。
 

(二)影响聚合物电池安全性的外部因素。

    一是过充电、过放电。充电器与移动电源不匹配很容易造成电池过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发生的膨胀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当电池充放电时,电池内部持续升温,活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膨胀,电池内压加大,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如外壳有伤痕,即会破裂,引起起火,甚至爆炸;二是封边保护。封边面的铝塑复合膜外包装材料的夹层是由纯铝构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使用时必须采取可靠的绝缘隔离措施,防止其与外部元器件构成短路,很有可能造成电芯内腐蚀、胀气;三是外部短路。电芯的正极(或负极)与电芯的外包装铝塑复合膜材料中的铝层相短路。随着移动电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移动电源的容量及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保证移动电源容量的情况下又保证移动电源的安全性,也成为设计者们的问题。相信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移动电源设计、制造和使用等方面要求的认识不断加深,未来的大容量移动电源会变得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