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材料pH过高该怎么办?如何降低三元材料的pH?
1. 三元材料pH为何会过高?
目前三元 NCM 镍钴锰材料最为常见和成熟的合成方法是先使用共沉淀法合成三元材料前驱体,再混 锂高温固相烧结,这种方法可以得到粒度分布可控、振实密度高的球型三元正极材料。
三元材料的制备工艺
实验证实正极材料表面的活性氧阴离子会和空气中的CO2和水分反应而生成碳酸根,同时锂离子从本 体迁移到表面并在材料表面形成Li2CO3,这一过程同时伴随着材料表面脱氧而形成结构扭曲的表面 氧化物层。任何一种正极材料,只要是暴露在空气中就会生成碳酸盐,只是量多少的问题。表面碱性 化合在不同种类的正极材料的表面的形成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而三元材料合成中锂盐过量的做法使
Li2CO3,残留在材料表面,使材料的pH 值较高。
众所周知,三元材料中(包含NCA)镍含量越高,其烧结温度就越低。当锂盐与过渡金属离子的摩 尔比不变时,烧结温度降低导致锂盐的挥发量降低,继而导致残留在材料表面的锂盐含量增多,材料 的碱性就会变大。
此外,在高Ni体系中由于化合价平衡的限制,使材料中Ni有一部分以3+的形式存在,而多余的Li 在 材料表面易形成LiOH和Li2CO3,Ni含量越高表面含碱量越大,匀浆和涂布过程中越容易吸水造成浆 料果冻状。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残留的锂盐不仅电化学活性较大, 而且会因碳酸锂等在高压下分解导致电 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池的胀气现象。
2. 如何降低三元材料的pH?
我们都知道,高Ni三元材料是未来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应用方向,可是一直无法产业化的一个最重要 原因就是材料碱性大,对生产环境和工艺控制能力的要求高,浆料吸水后极容易造成果冻,在实际应 用中困难重重。因此降低表面残碱含量对于三元材料在电池里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降低高镍三元材料表面碱性过大的手段主要从四方面入手:
一般从源头来控制前驱体的pH和生产环境,控制整个生产线的温度、气氛和环境湿度,严格控 制材料与空气的接触。 混锂烧结阶段降低锂盐比例,调整烧结制度,让锂能快速扩散到晶体内部。 对材料水洗,然后二次烧结降低表面残碱含量,但相应的会损失一部分电性能,这是目前商业 中常用得一种方法。 表面包覆改性也是降低三元材料表面残碱含量的有效方法,高镍的NMC一般都需要表面包覆改 性。
研究发现,除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活性物质的固有属性,电极的微观结构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电化学性能也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在未经碾压的电极中, 仅有50%的空间被活性物质所占据,提高压实密度,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极的体积能量密度和重量能量密度。
目前,影响正极极片压实密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1)材料真密度;(2)材料形貌;(3)材料粒度分布;(4)极片工艺;通过优化这些影 响因素,便可以通过提高压实密度进而提高能量密度。
(1)材料真密度
目前商业化正极材料的真密度:钴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这和压实密度规律一致,材料的真密度对压实密度的影响是无法改变的。几种商业正极材料的真密度和压实密度范围
注:不同组分三元材料真密度不同,本表所选NCM111
目前钴酸锂压实密度和真密度的差值已经小于1.0g·cm-3,若三元材料也达到这个数值,那压实密度可达到3.8g·cm-3,目前提高压实密度的方法主 要从材料形貌、材料粒度分布、极片工艺三方面入手。
(2)材料形貌
目前商业化的钴酸锂是一次颗粒,单晶很大,三元材料则为细小单晶的二次团聚体,如图所示,几百纳米的一次颗粒团聚成三元材料二次球,本身就 有很多空隙;而制备成极片后,球和球之间也会有大量的空隙,以上原因使三元材料的压实密度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