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液组成的优化,锂电池生产工艺对于电解液的要求是什么?
锂电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它从哪里来?锂电池生产工艺又有哪些环节?虽然锂电池生产工艺视不同锂电池生产厂家而有一些差别,但是由于原理相同,因而主要的锂电池生产工艺也是基本一致的,一般都有:配料,涂布,辊压,裁片,分条,焊接极耳,卷绕,封装,烘烤,注液,化成,成型,分容检测等工序。
在上述锂电池生产工艺必备的步骤中,从选料到成型后的分容检测要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改善正负极活性材料的物化结构,这是锂电池生产工艺的基础环节:
1、对材料进行适当的离子掺杂,2、改善活性材料的粒度分布,避免活性材料的粒度分布过宽,3、尽量使用具有无序性层状结构或者层结构较薄的材料,4、改善电极材料的表面结构;
二、电极涂层的高粘结强度有利于降低循环容量下降率,这是锂电池生产工艺中最具技术含量的流程,为此要注意:
1、形成胶粘剂材料的粘结剂及溶剂要纯,涂好的极片也不宜存放过久,2、正负极涂膜的混料中所用的胶粘剂与活性物质配比要适当,确保涂膜后不掉粉、不脱粉;
三、电解液组成的优化,锂电池生产工艺对于电解液的要求是保持容量,延长电池寿命:
1、通过锂盐、溶剂和添加剂的优化,提高电解液导电率,减小极化,2、抑制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反应,3、通过控制合适的比表面积与对碳负极材料进行包覆、成膜和表面化学反应等表面处理,改善负极材料的表面结构;
四、电池材料制备完成后,锂电池生产工艺就进入装配环节,这时要注意:
1、负极容量稍稍大于正极容量,2、卷绕正负极与隔膜后,形成的正、负极片与隔膜三者间的间隙粒度不大于0.5mm,上下偏差不超过0.5mm。
五、分容检测时,要依照国家标准,用低速率充电为宜,一般是0.2C。
总的来说,在工艺制造阶段应该注重如下比例关系:极片面与极片压实密度,负极过剩率,配方工艺,电解液与正负极搭配适用量。
锂电池生产工艺中的每一步时间都有差别,一般情况下,配料,烘烤,化成时间长,少则10小时左右,多的要两天两夜;其他工艺比较快,平均5、6个小时。整个的锂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大概需要15天。
由于锂电池在很快地代替铅酸电池,有些人在买了铅酸电池电动车之后又换成锂电池电动车,但同时不禁会质疑:之前铅酸电池的充电器能否用到锂电池充电上?对此,相关资料显示,这是不可行的。
这是因为,酸电池充电器一般设置为两段式或三段式充电模式,锂电池与铅酸电池的电压等级是不匹配的。而锂电池也有很多种,电池性能及电池保护板参数都有可能不一样。因此锂电池并不像铅酸电池一样,有通用型的电池充电器。通常来说,锂电池出厂时都配有专用充电器。为了保护锂电池,最好使用相对应的专用充电器。
以下是给锂电池充电时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1、为延长锂电池寿命,需要给锂电池经常充放电。要养成骑行电动车使用电量80%以后必须充电的习惯,千万不能等电全部用完才充电。此外,锂电池切忌长时间存放。
2、在给电动车充电电池充电的时候,必须关闭电门锁,并且不能将电池倒置。充电时应一次充满,不宜分多次充电,这样会影响到电池的使用寿命。
3、电器不宜在亏电的状态下存放,哪怕电池在存放不用的时候,也应该每个月给电池充满一次电。
4、锂电池在充电时需使用配套的充电器,因电池原材料与锂电池生产工艺不同,对充电器的技术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只有使用专用的充电器充电才能使锂电池寿命更长,并且预防安全隐患。
5、锂电池没电时,应关闭电源骑行,不能使用回升电压行驶,防止严重亏电,这样才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6、给电动车锂电池充电时,在充电指示灯显示满电时再浮充1~2小时,不需要在显示充满的时候立即停止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