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机电池低电量充电效率高?
充电电池最怕过充,无论是整体的和局部的,都会影响到电池的寿命,甚至导致燃烧等安全隐患。
电量少的时候,大电流下有过充的可能小。
当接近满的时候,要用较小的电流让充电慢慢进行,防止过充。
比如向一个水桶灌水,又绝对不允许有水溅出、溢出,前半桶可以灌得快,后半桶就要越来越小心翼翼。
规律是两头低(接近0%和100%)中间高(接近50%)。
所以当然中间段充电快啦。
电动汽车锂电池组干脆就只用20%到80%的电量(当做0%-100%)。因此充电快的飞起。
低电量时快充容易发生锂析出。高电量时快充容易导致电池电解液分解(造成鼓包),当然同样有可能有锂析出。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情况下,其实充电电流都远远不到电池接收充电电流的上限。但是,依然是充电后期速度慢。为何?因为这种情况对成本往往很敏感,为了简化充电控制,采用了相对保守的恒流转恒压充电算法,并且很多时候连回路电阻补偿都不做。恒压阶段充电电流减小,所以后期速度比前期慢
锂电池为防止过充,后段都为恒压充电,即用电池上标注的充电电压比如4.2V、4.35V来为电池充电。
常温下,当电池电量较低时为恒流充电,随着电量变高即电池电压变高,充电电压与电池电压的压差变小,充电电流自然就越来越小,直到小于某个值时充电芯片会切断充电。
有知友说的锂电池前端充电也慢,实际上很多手机定义的0%电压大都在3.2V至3.4V之间,甚至在锂电池的大部分应用中,关机电压都远没到trickle charge(通常低于2V)和pre-charge(通常低于3V)那么低,但偶尔也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比如平板没电之后不充电继续放置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