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手机电池反复折叠会不会影响电池内部的结构和机械性能?
折叠屏幕手机目前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柔性屏幕的可靠性。目前三星华为等几家公司的折叠屏幕质量到底如何,现在还未可知。现在看到的几款新机,在实际使用中屏幕到底会不会起皱、变色、其抗刮擦、抗摔性能如何,还要打个问号。柔性屏幕的寿命和可靠性,几乎决定了这些新机的命运。2000刀、2000欧元的价格不是小数目,如果消费者付出如此高价而未能得到承诺的质量,那对品牌将是重大的打击。
手机电池(指可以量产而不是发文章的那种)在未来几年内很难实现“折叠”。这是因为,第一,电池可折叠对于手机来说没有必要,电池根本不需要和铰链、屏幕去抢那一点点折痕空间。折叠手机本来就增大了手机的空间,所以装两块电池就行了,这还增大了电池容量。第二,“柔性”可折叠电池会给本来就一堆问题的手机电池带来更多麻烦。反复折叠会不会影响电池内部的结构和机械性能?“折叠”的状态会不会造成电池内部某些区域在快速充电时热量激增?这些都是可能造成短路、甚至起火爆炸的潜在隐患。还有,柔性电池在容量、寿命、成本等方面可否比得上传统电池?所以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手机电池还不会成为“柔性”。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为折叠屏幕手机提供两块分离电池而达到“折叠”的目的。
非折叠屏手机的背壳可以完整的留给电池,所以仅需要一块电池就能达到比较理想的高容量。
现有的软包电池不能实现折叠,所以折叠屏手机只能被迫选取两块电池的组合来增加电量。但两块电池就可能带来诸多问题,例如翻折部分和主体部分的体积尺寸不一致。如果将两块电池做成翻折部分的尺寸,对主体部分的电池就显得太小(很难达到非折叠一块那么大电池所带来的容量)。如果两块电池的尺寸不一致,就极难控制其电池一致性(两块电池的组合将体现出木桶效应,相同尺寸下的软包电池保持一致已经对供应商要求非常高了,不同尺寸下的更难保证)。
其他答主有提到柔性电池技术,个人理解应该是采用凝胶电解质的固态电池,但其受限于离子电导率较低、生产工艺较复杂等,还未能实现商业化。
是一个制约因素,但不完全是。
现在的折叠屏手机,如果拆解开来,只有屏幕是可折叠,也就是柔性的,是柔性屏,但是其他的配件还都是硬的,做不到完全的可以柔性弯曲。
但是目前来说,柔性屏的大量生产,也还是一个问题,如果想要达到其他手机的产量,柔性屏的生产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如果是完全的柔性屏,包括电池也是可以柔性弯曲的,但是这种技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在实验室可以实现这种功能,但是还是有技术缺陷,包括电量不稳定,电池容量,充电技术等问题,要真正的实现商用,还有很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