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锂电池起火燃烧爆炸有哪些诱因导致的呢?如何防止电池爆炸?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5-18 17:47    点击量:

见识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因操作失误,锂电池起火燃烧倒是经常有的事(不要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下拆解电池,不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里拆解)。言归正传,我们讲讲锂电池爆炸的那些幺蛾子。
概述

 

首先需要明确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不感兴趣可以直接跳过。锂电池,我想我们应该更严谨一点,应该叫锂离子二次电池,Li是原素周期表上直径最小、也是最活泼的金属,请默默的翻出初中的记忆“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正因为他有这些特性,所以广受聪明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青睐。不过,这也是一把双刃剑,锂金属暴露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激烈的氧化反应而爆炸,这也是我们现阶段预锂化存在的一个难题。所以日常电极材料中,我们通常用合金材料和石墨来储存锂原子,这些材料就像一个一个的小储物格子,锂原子就躺在里面,而较大的氧分子(开始背元素周期表),进不去到里面,他们的反应也就不会发生,避免爆炸,从而实现安全的目的。

 

锂电池工作原理我之前的文章也有说过,此处不再赘述,只做简单介绍。锂离子电池充电时,正极的锂原子会丧失电子,氧化为锂离子。锂离子经由电解液游到负极去,进入负极的层状结构里,并获得一个电子,还原为锂原子。放电时,整个程序倒过来。(这是摇椅电池的由来)为了防止电池的正负极直接碰触而短路,电池内会再加上一种拥有众多细孔的隔膜来防止短路。好的隔膜还可以在电池温度过高时,自动关闭细孔,让锂离子无法穿越,以自废武功,防止危险发生。

常见爆炸原因

 

1、原材料、来料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电解液的质量;

2、极片吸水,水与电解液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

3、注液量偏少,充放电内阻较大,影响锂离子传输;

4、盖板焊接、封口工序不良,密封性能差,存在漏气,外部水分进入;

5、内部微短路,主要是粉尘毛刺,多来源于极片裁切掉料和切刀毛刺;

6、电流过大,负极不能接纳更多的锂离子,形成枝晶,刺穿隔膜短路;

7、电池过充,材料结构坍塌,锂枝晶形成刺穿隔膜。

爆炸类型分析

 

锂离子电池的爆炸类型,主要分为短路和过充,短路又分为内部短路和外部短路。

咱先说说外部短路,原理很简单,一个导电的物质,从电池外部同时联通了正极和负极。发生外部短路的时候,电流变大,电池内部开始产热,当热量变大,电解液会分解,产生大量气体,电池鼓胀。我们说到很多隔膜有闭孔的功能,达到一定温度隔膜会闭孔,阻止锂离子的传输,从而阻断化学反应,电流降下来,温度也慢慢下降,从而避免了电池爆炸。当然,以上只是基于质量良好的隔膜。

内部短路主要是因为铜箔与铝箔的毛刺穿破隔膜,或是锂原子的树枝状结晶穿破膈膜所造成。这些细小的针状金属,会造成微短路。由于很细有一定的电阻值,因此,电流不见得会很大。铜铝箔毛刺会在生产过程造成,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电池漏电、自放电快,多数可被短路测试仪检测出来。而且,由于毛刺细小,有时会被烧断,使得电池又恢复正常。因此,因毛刺微短路引发爆炸的机率不高。毛刺主要来源于分切,激光切少有毛刺。而枝晶来源就多了,大电流、析锂等等都会造成。

 

过充造成的爆炸,是比较常见的。电池过充后极片上到处都是针状锂金属结晶,刺穿点到处都是,到处都在发生微短路。因此,电池温度会逐渐升高,最后高温将电解液气体。这种情形,不论是温度过高使材料燃烧爆炸,还是外壳先被撑破,使空气进去与锂金属发生激烈氧化,都是爆炸!!!但是过充引发内部短路造成的这种爆炸,并不一定发生在充电的当时。我们以常见的手机电池分析,还有这样一种情况,电池温度还未高到让材料燃烧、产生的气体也未足以撑破电池外壳时,我们就终止充电,带手机出门。这时众多的微短路所产生的热,慢慢的将电池温度提高,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发生爆炸。消费者共同的描述都是拿起手机时发现手机很烫,扔掉后就爆炸。虽然现在很多都有自动断电功能,但还是温馨提示,尽量不要长时间充电。

保护机制

 

无论是充电,还是放电,我们都有一个衡量标准,通常使用的是以电压来停止。以镍钴锰酸锂配石墨负极的三元电池为例,当电池充电电压高于4.2V时,危险也会悄悄到来,电压越高,危险性越高。因为当电压高于4.2V时候,正极材料里面的锂原子数量减少,储存原子的结构就会坍塌,并且是永久性的是不可逆的。如果继续充电,那么负极已经塞满了锂离子情况下,锂离子就会在负极表面与电子生成锂金属,也就是我们说的枝晶,这些枝晶会刺穿隔膜,使正负极短路。过充还会让温度升高,温度超过180℃,电解液会分解,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壳体会膨胀,破裂后,氧气进入与锂金属发生剧烈反应也会爆炸。所以充电电压上限是一个保护措施。

 

锂电池放电时也要有电压下限。当电芯电压低于2.4V时,部分材料会开始被破坏。又由于电池会自放电,放愈久电压会愈低,因此,放电时最好不要放到2.4V才停止。锂电池从3.0V放电到2.4V这段期间,所释放的能量只占电池容量的3%左右。通常,我们三元电池选用3.0V作为一个理想的放电截止电压。所以不要过放是另一个保护措施。

除了刚才说的充电截止电压、放电截止电压以外,我们还用电流来保护电池,也就是我们常关注的倍率性能,那些所谓的几分钟充满电选用了特殊材料,比如石墨烯。可以简单理解为你的茶杯,带网状茶隔的那种,如果你慢慢倒水,一点也不堵,水也不会溅出来。可是你换了一个大水龙头,你会发现网上堵塞了,来不及进去。大电流对电池的伤害主要表现为,电流过大时,锂离子来不及进入储存格,会聚集于材料表面。这些锂离子获得电子后,会在材料表面产生锂原子结晶,这与过充一样,会造成危险。万一电池外壳破裂,就会爆炸。

最后一道防线

 

通常我们的电池,无论是手机还是动力电池,都有一个电池管理系统(或软件),以及一个电池保护电路板,在电池充电和放电时,监控电池的电压,防止过充、过放、大电流的产生。如果以上都不能实现电池的防护,避免不了爆炸的发生,那就只有通过自损来降低伤害了。这些就需要电芯来提供了,比如电芯的防爆阀、防过充的Fuse配合SSD翻转片,切断电流,泄压来达到降低电池爆炸的风险。

这个也是一个技术壁垒挺高的一个行业,车企做电池,更多的是从成本和设计上考虑。电池包占据整车成本的30%以上,远远超过发动机占整车的成本,车企,特别是国内车企,没有哪个不想控制核心发动机技术,那么占据整车成本30%的电池就可想而知了。从另一个角度,之前我们是把电池做出来,然后组装成一个pack包,当然,这个包的空间体积,功率,容量是车企给出的。这就有可能演变成,汽车企业成了最大的装配行业了。在装配这个包的时候,涉及到的系统较多,锂电系统,Soc检测,线束,BMS,通讯,冷却系统巴拉巴拉的。车企技术员一看,一脸懵逼,如果自己都了解的话,那样做起来就容易多了。ps,整车开发周期不短,pack包由电池厂做,容易被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