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报废后是否可以回收利用呢?回收有什么技术上的困难?
2015年才开始兴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整个汽车市场上的占比并不大,最早也要到2020年左右才会面临电池报废回收的问题。以三元锂为例,目前设计的基本都能做到1000次循环损耗20%左右。按照乘用车的标准,使用5年后电量剩余60~80%是没有问题的。另外,报废的电池也不是直接报废,而是继续会经过一个梯次利用的过程,比如用于储能和对动力要求不高的产品。这个梯次利用过程因为都是小电流充放电,对电池的损耗压力较低,到残留电量剩余40%左右可能又是5年左右的时间。直至电池完全报废之后,才会真正进入电芯拆解,分解有害物和分离各类贵金属的回收处理阶段。
上游材料短缺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制约,钴资源的短缺直接制约我国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的发展。另外,地壳中锂元素的比例约为0.0065%,其丰度在各种元素中居第27位。海水中锂的总储量达2600亿吨,但浓度太小,提炼困难。世界盐湖锂资源主要分布在智利、阿根廷、中国及美国。花岗伟晶岩锂矿床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中国、津巴布韦、南非和刚果。印度和法国也发现伟晶岩锂矿床,但是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拥有可经济开发利用的锂资源,资源的缺乏将制约行业的规模化发展。
全球锂电池行业发展迅猛
随着数码类电子产品和新能源动力类产品的广泛应用核普及,锂离子电池产业已经发展形成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确的产业链体系,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取得了较快的增长。2010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约为120亿美元,到2017年市场规模已大幅增长至442亿美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8年,全球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493亿美元。
制造中心从日本转移到中国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全国锂离子电池及类似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申请公示》中相关数据,2001年以前,日本基本垄断了全球的锂离子电池生产。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全球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中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电子制造中心,中国逐步加大对锂离子电池产业的投资并陆续实现量产。2017年,中国、日本和韩国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占全球产量的95%左右。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成为全球主要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