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电池寿命换电池容量有什么危害你知道吗?
其实手机充电电池技术,还是革新了不少,我记得十几年前大哥大还是镍镉电池,然后镍氢电池,后来锂离子电池,再到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十五年前,锂电池刚出现应用的时候,简直是黑科技啊,但是实在赶不上电子技术的脚步啊。十年前手机是一周一充,现在是一天两充。
未来可充电电池肯定还会有进步,但进步不会有想象的那么大,肯定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还得从别的方向上考虑。
降低功耗,已经在做了;
大屏幕,6 Plus比6续航时间长。手机耗电大户主要是无线通信,CPU和屏幕,前两项功耗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屏幕也增大了电池容量,自然续航时间也相应延长;
缩短电池寿命换电池容量,手机更新换代速度快,厂商也很乐于做这种事;
无线充电,Lumia中端以上机型很早就有无线充电接口,Lumia 920更是自带无线充电功能。然而没有iPhone这样的旗舰去领导,很难做到普及;
可更换电池?遗憾的是连三星也放弃了;
燃料电池?核电池?都不靠谱。2.能量密度/容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结构为 正极丨电解液丨隔膜丨电解液丨负极 +外壳组成,(这些组成部分密度越小越好)
我们需要将正负极活性材料以一定的厚度均匀的涂覆于基体上(正极为铝箔,负极为铜箔),然后经过辊压将材料压实,这里就涉及到了压实密度的问题,理想状态是,我尽情的涂覆活性物质越多越好然后压的越薄越好,容量也就越高嘛,但现实情况是每一种材料都有它的极限压实密度,再薄就会破坏它的内部结构造成失效,锂离子无法穿梭。
加上针对不同的用途,动力用,储能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用……尺寸上也有所限制。
是商家对手机厚度的追求,以及为了利益搞的幺蛾子造成了如今电池的蛋疼局面。
能量密度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技术限制完全可以有别的解决方案,比如增加体积,我一直想找电池容量在8000ma或者10000ma以上的手机,哪怕再厚上两倍也没关系,也比再带一个充电宝来的方便得多。
还有一个法子是可更换电池。
2011年买的小米1是我至今用过的最称心的智能手机。老系统可以安装应用到sd卡上,显示屏和玻璃分离,碎屏可以很便宜很方便的买块玻璃换上去,双系统设计崩了也能一键复活,耐摔避震的塑料外壳,更要紧的是可更换电池,那时我热衷于户外运动,买上一大摞电池充满电塞兜里出门远足露营啥的就算几天没有地方充电也不怕。背后螺丝一拆,整个手机任何零件都能够轻松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