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之争,暂停使用三元材料锂电池于商用电动车优惠会影响哪些应用?
B、锂离子电池体系中PP隔膜的热熔温度在135-140℃,PE隔膜的热熔温度在125-130℃,经过150℃高温烘烤的电池拆开内部隔膜都已经熔化,正负极已经短路。锂离子电池发生着火爆炸的最大原因在于内部短路造成正负极直接接触产生大量的热导致连锁反应(正负极反应产热、负极与电解液反应、六氟磷酸锂分解产热导致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同时电解液溶剂气化导致电池内压增大也加速内部化学反应速度。
C、锂离子电池体系的有机电解液的沸点都比较低,溶剂组分的沸点从80-150℃不等,溶质六氟磷酸锂的热分解温度也低于100℃,而且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这个温度远远低于镍钴锰三元材料的热分解温度。
D、在锂离子电池的破坏性测试过程中,不管是磷酸亚铁锂为正极的电池还是镍钴锰三元材料正极的电池,在加热超过180℃的情况下,都会发生起火爆炸,而这个温度远远低于三元材料或者磷酸亚铁锂材料的分解温度。也就是说发生的锂离子电池着火爆炸根本原因不是正极材料的热分解温度低30℃造成的着火爆炸。
不请自来,此次事件作为业内利益博弈的产物,也是意料之中,但影响相当恶劣,这种一刀切的做法相当不利于整个电池行业的良性发展。事实上这次事件是针对日韩系三元电池商在中国商用车领域攻城掠地太激进而做出的下马威,但是副作用就是连带把国内以三元电池为主的国产品牌一起收拾了,个人认为这次事件的影响至少要持续到今年下半年。还是那一句话,电池的安全性是系统的,任何从材料本身的安全性为起点认为整个电池系统不安全的论点都是片面的(请问砖家怎么解释我们用汽油这种易燃易爆的燃料在汽车上,为什么用放射性物质做核能发电?)
关于电池安全性,大家就不用太纠结了,其实砖家们都清楚,这次事件是利益的博弈,不是技术的博弈。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