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在锂电池生产环节中,如何评定电池容量和性能?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5-30 21:11    点击量:

在锂电池生产环节中,评定电池容量和性能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主要用于手机、摄像机、混合动力汽车中的低容量(《 10A),到用于电脑、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的中容量(10A-30A),再到用于电动汽车(30A-120A)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无一例外,都需要进行测试才能出厂使用。

  根据ADI公司亚太区精密仪器业务部系统应用工程师李强的介绍,目前业界最常见的做法是对小容量电池采用线性测试设备进行测试,尽管效率低下,精准度也不高,但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把这种测试设备也同样用于高容量电池测试,那就会在充电阶段消耗大量功率,导致效率低下,而且会给设备硬件设计带来相当严重的热问题。

  为此,ADI在专为低、中、高三种容量锂电池分容化成设备制定的AD8450/1精密模拟前端与控制器以及ADP1972降压/升压PWM控制器中,摒弃了以往将电池能量放电至阻性负载的线性架构,转而通过使用PWM控制器提供电流,并将其引导回电网或对其他电池充电,实现了高效环保的目的。

 

  测试数据显示,充电模式下,在当电压为3.5V时,20A的效率值为88%,10A的效率值为90%;而在放电模式下,在当电压为3V时,20A的效率值为89%,10A的效率值为92%。除了效率,锂电池企业更关心的是成本和可靠性。李强说,市场上锂电池测试方案也有分立器件组合方案,可能会用到十个以上的器件。而ADI这套解决方案只用到了AD8450/1和ADP1972两颗芯片,高度集成,设计尺寸大大减小。并且通过将开关频率提高到 300KHz、在多个通道间共享成本更低的高精度DAC和ADC、在通道间加入相移同步可减少输入滤波等做法,降低了总系统成本。同时,ADI还为用户提供设计工具和全部参考设计,最大程度降低开发成本和设计难度,缩短开发周期。

 

  如何实现多个通道间共享DAC和ADC?

  上图包含两种功能:一是对电池充电,二是对电池放电,这由AD8450/1和ADP1972的模式信号决定。每个功能有两种模式:恒流(CC)模式和恒压(CV)模式。两个DAC通道控制CC和CV设定点。CC设定点决定充电和放电两个功能的CC模式下环路中有多少电流。CV设定点决定环路从CC进入 CV时的电池电位,同样适用于充电和放电两个功能。

  精密模拟前端和控制器AD8450/1利用内部差动放大器PGDA测量电池电压,并利用内部仪表放大器PGIA和外部分流电阻(RS)测量电池上的电流。然后,它通过内部误差放大器和外部补偿网络(用于确定环路功能是CC还是CV),将该电流和电压与DAC设定点相比较。在该模块之后,误差放大器的输出进入PWM控制器ADP1972,以确定MOSFET功率级的占空比。最后是构成完整环路的电感和电容。本部分的说明针对充电和放电两个功能,因为ADP1972是降压和升压PWM控制器。

  本方案中,ADC获得环路电压和电流的读数,但它不是控制环路的一部分。扫描速率与控制环路的性能无关,因此一个ADC就能测量多通道系统中大量通道的电流和电压。DAC也是如此,因而可以使用低成本DAC来设置多个通道。此外,单个处理器只需控制CV和CC设定点、工作模式及管理功能,因而它可以与许多通道接口。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17万吨的规模,电池回收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12月1日,国家工信部网站公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动力电池的回收工作将有法规可依。

 

然而,动力电池的回收还面临诸多问题,有没有一种方法,让电池的成本降下来,让回收更方便、污染更少?答案是有。在近日举办的“2016中国储能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陈永翀发表了“基于可回收理念的新型储能锂电池研究”主题演讲,分享了其团队关于新型储能电池的研究成果。这种新型结构的储能锂电池,不但让锂电池真正做到可回收,还降低了电池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具有传统锂电池所不具备的很多优点,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说,电池的回收或将迎来曙光。

 

锂电池回收难在哪儿

 

无论是圆柱锂电池还是方型锂电池,从内部结构来看,所有的锂电池都是粘接电极,而粘接电极给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带来很大困扰。Co元素和Li元素回收要拆解,由于杂质太多,只能把粘接的电极全部打碎,里面碎的铝箔、铜等材料重新用冶金方式回收。陈永翀表示,这样回收不但成本高,污染也大,回收过程中产生的酸、碱的处理也是个问题。

 

其次,这样的粘接结构还导致锂电池的动态循环寿命缩短。如果将锂电池用作静态储能,电池的循环寿命会很长,但是在运动状态中使用的话,使用环境会使电池寿命受到影响。此外,随着不同季节温度的变化,电池内部也会出现膨胀、收缩等现象,久之活性颗粒接触内阻升高,电池极片松动脱落,电池循环寿命会急剧下降。

 

“所以动力电池的寿命和狭义的静态储能电池的寿命(不一样),在实验室静态下测试很好,但在动态实际情况下使用寿命不见得会很好,这个要区别开来。”陈永翀说。

 

此外,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需要串联、并联,要求电池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电池涂布厚度很薄,比如100微米,设备厂商要求精度要控制在±0.5微米,而一套普通的挤压式涂布机约300万元一套,设备投资合0.3~0.5Wh/元,这就导致了大型锂电池高昂的制造成本。

 

新型储能锂电池有望解决电池回收难题

 

针对传统锂电池回收的这些问题,陈永翀带领的科研团队正在研发一种新型储能锂电池,他们从锂电池的内部结构入手,把锂电池内部粘接改为加热状态,上面几个问题则迎刃而解。

 

这种新型储能锂电池的浆料回收、再生容易,纯度也很高,将缺少的元素补上之后,还可再用;浆料耐冲击,不存在松动脱落问题,电池动态寿命更长;浆料电极片是传统电极片厚度的5~10倍,绝对精度容易控制,电池的制造成本降低。

 

该新型储能锂电池的库存效率很高,跟现有锂电池一样可高达99%以上,它的能量效率比目前现有锂电池稍低,但大于90%,此外,该电池的循环性也非常好。陈永翀表示,低速电动车和小型储能领域是该新型电池未来的一个应用市场。“我们不要求一个产品十全十美,可以应用在任何场合,这做不到,找到它的应用场合去做就行,百花齐放。”陈永翀说。

 

尽管铅酸电池能量密度低,寿命短,还是有大量的商业电动车和储能基站采用,这主要是因为锂电池成本太高。降低电池成本的途径无外乎三个方面:降低材料成本、降低制造成本和降低使用成本。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提升能量密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材料成本(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安全性能则会降低),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制造成本,通过提高静态寿命来降低使用成本。

 

陈永翀团队把电池内部粘接改为加热状态,让锂电池真正做到了可回收和可再生,且回收残值大于20%。他们不单单依靠规模化制造来降低成本,工艺结构也降低了回收成本;浆料具有耐冲击的特性,从而也提高了电池的动态寿命。这种新型储能锂电池的研究,是一种新思路,为电池回收难题带来了解决的曙光。

 

据悉,该新型储能电池研发项目开始于2010年,小试成功,从2016年4月1日开始中试,目前已经授权19项发明专利,并在进一步研发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