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下游新能汽车企业的前景怎么样?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为锂电产业发展带来了崛起的契机,锂电池下游新能汽车企业的广阔前景,为整个上游材料带来了巨大需求和结构的变革。
今年政策退坡,锂电行业呈现出小心谨慎的态势,但是硅碳负极和高镍正极材料为锂电产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产业结构的挑战,材料结构的变化,兼并重组和项目的推进,使300wh/kg的高能量密度电池不再遥远,但是,蜂拥而上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为此,锂电大数据记者对2018年上半年的锂电池企业负极布局,做了不完全统计的相关盘点:
智利虽然是世界上已知的拥有最大锂储量的国家(智利锂储量约占全球52%),但2017年只生产了14100吨锂,这也意味着智力锂的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37.6%降至32.8%。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的市场份额则从36.8%上升到43.5%。
智力矿业部副部长Pablo Terrazas表示:“影响智利2017年锂产量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我们在有关谁可以开采锂资源以及开采多少锂资源的问题上做了太多讨论,这也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而智利国家铜业委员会执行副主席Sergio Hernandez则认为问题在于,智利对锂金属需求的增长反应相当缓慢。根据他的估计,到2021年,智利可能会恢复其在锂市场的领先地位,届时智利的总产量将至少达到14.7万吨碳酸锂当量。
目前,全球都在争夺锂资源供应,但中国已经牢牢占据大批市场份额。与中国一样,北美和欧洲自身的锂资源有限,不得不依赖从其他国家进口锂,但它们都还没有摆脱中国在锂市场的主导地位。
欧洲目前使用了全球25%的锂,但当地汽车制造商预计,随着欧洲大陆从汽油驱动汽车向电动汽车过渡转型,欧洲将面临锂供应的难题。
总结:
2017年整年有很多负极相关的并购案,而今年基本延续了去年相关项目,进行项目推进;今年上半年的新项目较少,明显与硅碳负极相关项目不多;行业洗牌加剧,硅碳负极与高镍正极一同被推上风尖浪口,但是实际研发多,应用少;硅碳负极是概念化还是未来,还有待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