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如果锂离子电池的成本继续下降,那么电动汽车可能会比燃油汽车便宜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5-31 21:25    点击量:


“降成本”是今年动力电池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降成本的方式很多,涉及各个环节,通过与材料供应商协商谈判、切换成本更低的材料是其中重要途径。

 

 3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锂离子电池的成本继续下降,那么到2025年电动汽车可能会比燃油汽车便宜。

  根据 新能源财经的报告,一些电动汽车车型最快将会在2024年与燃油车价格持平,并将在2025年变得更加便宜。该驻伦敦研究机构周四表示,要促成这一切,考虑到电池所包含的金属需求在继续上升,电池组价格还需要下降。

  随着各国和企业争相清理城市烟雾,并实现巴黎协议所设定的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推广电动汽车的呼声越来越高。英国国会议员去年9月份开始对市场进行调查,以探究必要的基础设施,以及试图确定是否要将2040年停止销售汽油汽车和柴油汽车的期限提前。

  据绿色联盟(Green Alliance)报道,通过激励措施,英国有望将汽车贸易赤字降低50亿英镑(约合70亿美元)。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表示,早点逐步淘汰柴油汽车和汽油汽车可能会为汽车行业增加1.4万个就业机会。根据本周其它的报道,这两个组织均敦促英国将禁止出售燃油汽车的时间点提前到2030年。

  作为全球最大污染源的中国正在实施旨在提高销量的生产指标,希望在全球范围走在电动汽车普及的前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亿万富翁创始人李书福上个月买下了戴姆勒公司73亿欧元(约合90亿美元)的股份。

 

  在技术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电动汽车电池价格预计到2030年将下降67%

   新能源财经称,锂离子蓄电池大规模生产的增加预期,应该有助于推动电池价格到2030年下降至每千瓦时70美元。 2017年,电池组的平均价格约为每千瓦时208美元,压缩了电动汽车的利润率,占该类汽车总成本的五分之二左右。

  “电动汽车销量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增长,但要在大众市场实现真正的普及,电池价格仍需进一步下降。” 新能源财经运输业分析师科林.麦克科拉彻(Colin McKerracher)指出,“如果电池材料成本继续大幅上涨,那可能会推迟电动汽车价格与燃油车相当的转折点的到来。”(乐邦)

目前四大关键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占动力电池成本比例分别约为40%、20%、8%、10%,共占据近80%的成本。能否降低这四大关键材料的成本,对于动力电池而言意义重大。

 

先看占据材料成本“大头”的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成本能否下降,还得从上游原材料说起。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的调研,2017年新增锂矿、锂加工环节产能陆续释放,供需在2018年下半年将开始缓解,锂盐价格将回落,但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钴价方面,钴矿高度依赖进口,加之锂电池对钴的需求持续增长,预计2018年钴价仍大概率上涨。

 

今年原材料锂、钴的高位价格将对正极材料价格形成支撑,不排除三元材料继续上涨可能。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无法控制正极材料成本。目前行业内就有三种降成本方式:一是正极材料企业让利。去年表现明显的是磷酸铁锂,一家大型企业综合毛利率从2016年43.67%下降至32.5%,下滑11.17个百分点。今年下游降价要求及竞争加剧压力下,进一步让利存在可能。

 

 

二是掌控上游原材料。动力电池企业通过布局锂资源、钴资源,以及布局回收利用,自建或找外协代工锂盐及钴中间产品,从而掌控正极材料成本。

 

 

三是“降钴”甚至“去钴”。高镍三元(指NCM622、811)是最可行的方法,目前行业内甚至有跳过NCM622直接811的趋势。根据测算,采用811后,综合单位成本下降幅度在7%。同时,镍锰酸锂、镍酸锂、磷酸锰锂、富锂锰基等新型正极材料研究取得了不错进展。

 

负极材料方面,2017年受原材料针状焦价格一路上涨影响,人造石墨经历了几番涨价,打破近年来平静局面。为管控成本,不少排名前十的负极企业抛弃委外代工,加大自主石墨化生产产能布局。进入2018年,原材料石油焦、针状焦供应局面缓和,价格趋向平稳。

 

随着今年新增石墨化产能5-6月份开始释放,负极材料价格或逐渐回落。经寻访负极材料企业发现,高端石墨负极能够承受的降价最高在20%左右,整体能承受的降价约10%。

 

隔膜方面,该领域大量资本投入及新增产能促使行业兴起价格战。2018年开年就有大型隔膜企业宣称主动降价20%。根据GGII的调查,今年大型排名靠前的隔膜企业仍在加大产能建设,新增产能的释放将让隔膜2018年面临超过20%的价格降幅。

 

值得一提的是,在干法隔膜技术提升及能够满足动力电池性能需求的基础上,动力电池企业为降低成本从湿法隔膜切换使用干法隔膜的趋势明显。

 

调研数据显示,国内干法与湿法隔膜价格相差约1-1.5元/每平米。以1GWh电池产能所需隔膜用量(不含损耗)为1550-1850万平米,加工涂覆价格约1元/每平米计算,采用干法隔膜制造1GWh的动力电池,相较湿法隔膜至少可节省1550万元成本,对大型动力电池制造企业来说,隔膜成本可降低约40%。

 

电解液方面,去年主要因为一些电池企业快速崛起,需求量快速扩大的同时,杀价也很厉害。有些电解液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宁可牺牲利润来实现,造成电解液价格竞争比较惨烈。

 

今年随着原材料六氟磷酸锂的供应增加,价格或将有所下调,但幅度放缓;溶剂价格波动,但对成本影响不大。整体而言,电解液行业价格相对透明,配合动力电池下降的空间并不大,预计下滑幅度仅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