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正极材料价格走势对电池成本影响有哪些?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5-31 21:43    点击量:

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已经过了给大家宣传电动汽车的时候,更多的是车企何时能够提供让大家满意的电动汽车,这才是电动汽车能否能大量推向市场的关键。而能够做出让大家满意的电动汽车,成本自然是绕不过的一个重要问题。

结合行情来看,虽然补贴新政迟迟不出,相关部门三缄其口,但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是必然趋势,由此带来的阵痛正在逐步显现。从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来看,补贴退坡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带来了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将下降15.09%-20.03%。在此背景下,车企正在将压力转移给下游供应商。其中,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力电池企业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行业压力。

比如,成飞集成发布公告称,据公司市场调研信息和与大客户接洽的订单意向,国内知名车企已对电池企业提出了进一步降价要求,降幅将达20%及以上。

但是,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及规模效应带来的电池成本下降空间还有多少?电池中国网调查发现,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尽管电池成本逐年下降,但由于受原材料价格影响,未来一年其下降空间有限。

正极材料方面,占总成本三成左右的正极材料价格走势对电池成本影响最大。而受钴、镍、锂价格波动影响,近两年三元正极价格处于高位。未来随着高能量密度的要求,三元电池占比不会降低,这意味着正极材料的价格还将维持。相比之下,“失宠”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有一定下降。

负极材料方面,主要为石墨,受2017年中国针状焦价格暴涨以及环保因素等导致价格有所回升;长期来看,平均采购价格呈逐年降低态势。此外,负极材料即使涨价,但对电芯总成本的影响不大。

隔膜方面,随着近年来国内生产隔膜的企业增加及其产能上升,导致隔膜价格逐渐下行。目前,湿法隔膜价格跌破4元/平方米,干法隔膜在3元/平方米左右。

电解液方面,主要材料六氟磷酸锂在2017年经历了一轮暴跌,价格从2015年最高位40万元/吨下降到约15万元/吨。电解液均价降到目前的5万元/吨左右,已到成本边缘。

精密结构件方面,作为锂电池和电池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芯外壳顶盖、钢/铝外壳、正负极软连接、电池软连接等精密结构件,对锂电池的安全性、密闭性、能源使用效率等都具有直接影响。在动力电池产能大规模扩充的保证之下,未来两年该领域将迎来新一轮的市场爆发。但随着科达利、瑞德丰等企业的产能释放,预期未来平均采购价格波动不大。

综上所述,2018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总体并未呈现下降趋势,这让动力电池价格下降的幅度非常有限。从宁德时代近年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情况也可以窥探一二:

图为宁德时代主要原材料采购情况(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宁德时代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也同样意味着,部分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电池良品率以及其它有效方式来提高电池综合性价比的企业则可获得相对优势。近几年来,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价格走势尤其引人注目。如下图,即便以1.52元/Wh价格计算,2017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的价格同比下降26%,降幅较大。不可否认,这是一些中小电池企业不能企及的水平。

图为宁德时代历年产品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宁德时代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总体来说,由于关键原材料价格持续向上,2018年动力电池降价空间有限,中小电池企业成本压力尤甚。也因此有相关研究机构预计,2018年电池系统价格还将继续下行至1.3元/Wh左右,降幅约为较为合理的10-15%。

电池中国网认为,主管部门对动力电池的目标是,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时。而整车企业却要求电池企业在2018年进一步降价20%及以上,多少有些“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意味。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电池行业因此出现降价抢市场,或者产品偷工减料的现象,对于产业发展来说不啻是更大的灾难。

新能源补贴退坡已是必然,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不管是车企还是下游供应商,在未来的一年都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提升自身实力。比如动力电池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建设、生产模式优化、工艺路线选择、合理的产线及产能布局等来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一味快速压榨下游电池企业的做法,就算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再好,仍面临着巨大风险。

有专业人士对三元材料领域的国内外专利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首先,国内三元材料发展起步晚,基础和核心专利欠缺,与日韩企业、美国3M公司等还有较大差距。其次,围绕三元材料改性的专利主要为提高电化学性能,但安全性和成本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突破。与提高电化学性能发明专利的迅猛增长形成对比的是三元材料的安全性和降低成本等方面申请量增长较缓。

基于上述分析,有两点需要国内正极材料企业重点关注:第一,国内三元材料专利申请比较分散,尤其是龙头企业涉足较少,整体研究氛围不强,需要国内企业重视正极材料的研发及知识产权的保护;第二,三元材料的安全性、成本问题等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外申请人的布局并不完善,因此,国内企业若能在这些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尽早掌握核心专利,才有可能实现在三元材料领域的“弯道超车”。

毫无疑问,国内三元材料企业须扫除专利侵权诉讼的风险,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做大做强。熟悉国内锂电池产业发展的人肯定都还记得2012年磷酸铁锂电池行业的“专利无效案”——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等三家宣称拥有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专利的企业,起诉中国专利复审委员会关于其磷酸铁锂电池专利技术无效的裁定无效。据了解,加拿大公司的专利申请几乎涵盖了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生产技术的全部环节。如果按照这个专利来走,国内大部分电池生产企业都属于侵权了。而且如果外方胜诉,意味着今后中国电池生产企业如果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就需要向专利持有方缴纳专利费。

但是,这起诉讼案件中诸多的经验和教训,则值得国内锂电界同仁们思考。在当前新能源汽车火热的发展形势下,国内锂电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特别是有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龙头企业,应该以此为鉴,更加长远更加有策略地布局三元材料核心专利技术。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