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汽车蓄电池常见的术语,有关汽车蓄电池的名词介绍

来源:未知    2019-03-04 14:02    点击量:
放电
电池向外电路输送电流的过程。放电方法可分为恒流放电和恒阻放电,也可分为连续放电与间断放电。连续放电是在规定放电条件下,连续放电至终止电压的放电方法。间断放电是电池在规定的放电条件下,放电间断进行,直到所规定的终止电压为止的放电方法。 放电容量:电池在标准规定条件下的放电电量或有效工作时间。 储存寿命:电池在规定条件下储存结束时,电池仍能保持规定的性能的储存期限。 电池极端:电池连接外电路的部件。 电动势:组成电池的两个电极的平衡电位之差。它反映电池对外作电功大小的可能性。
短路
电池正、负极直接连通。 短路电流:电池短路后一瞬间流过的电流。 放电率:放电率指放电时的速率,常用“时率”和“倍率”表示。时率是指以放电时间(h)表示的放电速率,即以一定的放电电流放完额定容量所需的小时数。例如,电池的额定容量为30 Ah,以2A电流放电,则时率为30 Ah/2 A =15 h,称电池以15小时率放电。倍率指电池在规定时间内放出其额定容量时所输出的电流值,数值上等于额定容量的倍数。例如,2倍率的放电,表示放电电流数值为电池容量的2倍。如电池容量为3 Ah,那么放电电流应为2x3二6 Ao可见,如果将2倍率放电换算成小时率,则是3 Ah/6 A = 1/2小时率。时率和倍率在数值上互为倒数。 放电深度DOD(depth of discharge):放电容量与额定容量之比的百分数。 活性物质:电池放电时,能进行氧化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能的电极材料。
充电
将外电路输人蓄电池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的操作过程。 充电率:蓄电池在规定时间内充到额定容量所需的电流值,或在一定电流下充到额定容量所需的时间。与放电率类似,一般用倍率(若干C)或时率表示。 恒压充电:充电时,保持充电器端电压始终不变的一种充电方法。 恒流充电:充电时,充电电流保持不变的一种充电方法。 极化:极化是电池由静止状态(电流i二0)转人工作状态(i > o)产生的电池电压、电极电位的变化现象。电压与电流的乘积等于功率,再乘以电池运行时间即为输出电能,所以极化现象反映了由静止状态转人工作状态的能量损失大小,因此极化损失越小越好。常见的极化现象有阳极极化、阴极极化、欧姆极化(电阻极化)、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等。极化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对平衡现象的偏离。热力学平衡过程与可逆现象紧密相连。可逆过程或平衡过程的变化率是很小的,但实际过程必须有一定的速率,有时还要求有很高的速率。例如现代对电动汽
极化现象
车的要求之一是必须有大电流放电。即要求反应速率很大,这样必然产生偏离平衡值的现象,即极化现象。电池的电阻有电解质的电阻、电极材料的电阻,甚至还有由于反应产物的附着(如氢氧化物沉淀在电极上)造成的电阻等,欧姆极化即指由此引起的极化。浓差极化是电化学反应进行时作用物浓度的变化造成电极电位对平衡值的偏差。阳、阴极极化指电池进人工作状态后阳、阴极电位偏离静止状态值的现象。任何电极过程均包含一个或几个反应质点接受电子或失去电子的过程,由这一过程引起的极化称之为电化学极化。
充电率(C-rate): C是Capacity的第一个字母,用来表示电池充放电时电流的大小数值。 例如:充电电池的额定容量为1100mAh时,即表示以1100mAh(1C)放电时间可持续1小时,如以200mA(0.2C)放电时间可持续5小时,充电也可按此对照计算。
终止电压(Cut-off discharge voltage): 指电池放电时,电压下降到电池不宜再继续放电的最低工作电压值。 根据不同的电池类型及不同的放电条件,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规定的电池放电的终止电压也不相同。
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 OCV): 电池不放电时,电池两极之间的电位差被称为开路电压。 电池的开路电压,会依电池正、负极与电解液的材料而异,如果电池正、负极的材料完全一样,那么不管电池的体积有多大,几何结构如何变化,其开路电压都一样的。
放电深度(Depth of discharge DOD): 在电池使用过程中,电池放出的容量占其额定容量的百分比,称为放电深度。 放电深度的高低和二次电池的充电寿命有很深的关系,当二次电池的放电深度越深,其充电寿命就越短,因此在使用时应尽量避免深度放电。
过放电(Over discharge): 电池若是在放电过程中,超过电池放电的终止电压值,还继续放电时就可能会造成电池内压升高,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可逆性遭到损坏,使电池的容量产生明显减少。
过充电(Over charge): 电池在充电时,在达到充满状态后,若还继续充电,可能导致电池内压升高、电池变形、漏液等情况发生,电池的性能也会显著降低和损坏。
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 电池的平均单位体积或质量所释放出的电能。 一般在相同体积下,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是镍镉电池的2.5倍,是镍氢电池的1.8倍,因此在电池容量相等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就会比镍镉、镍氢电池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自我放电(Self discharge): 电池不管在有无被使用的状态下,由于各种原因,都会引起其电量损失的现象。 若是以一个月为单位来计算的话,锂离子电池自我放电约是1%-2%、镍氢电池自我放电约3%-5%。
充电循环寿命(Cycle life): 充电电池在反复充放电使用下,电池容量会逐渐下降到初期容量的60%-80%。
记忆效应(Memory effect): 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会在电池极板上产生许多小气泡,时间一久,这些气泡会减少电池极板的面积,也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