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取代铅酸电池成为未来电池能源的主流的原因是什么?
污染严重 铅酸电池饱受诟病
国内环保面临的压力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人民环保意识的觉醒而愈加巨大。作为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国民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环保问题近年来已经引起中国政府重视,在涉及工业发展方面,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产能过剩、乱排乱放。
铅酸电池业属于有色金属下游产业中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一直以来就饱受诟病。其主要污染物是Pb、PbO粉尘,酸雾等,在生产后期所排放的废酸、废碱、废水对水源的污染也极大。
比较而言,锂电池在环保上则拥有天然的优势,因其原材料中不含有污染性重金属,生产过程也不产生污染物。
早在2012年,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会长王金良就曾透露称,税务总局、财政部拟对铅酸蓄电池征收5%的消费税。据闻,目前相关方面已经收到征税意见稿,这一税收的施行基本成为定局。
方浩表示,政策打压致使环保成本不断上扬,相对于锂电池,铅酸电池劣势凸显,而这也昭示了锂电池对传统铅酸电池行业的蚕食将逐渐深入。
环保背景支持 锂电池业发展加速
事实上,在环保大背景下,锂电池行业近年来的发展确实顺风顺水。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锂电池电解液产量已经达到2.4万吨左右;而2013年这个数字估计在2.9万吨左右,年增长率达到20%。
2012年,中国锂电池整体市场规模为556.8亿元;2013年,这一数据估计在741.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3.2%。业内预计,2015年,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更将突破1000亿元,达到1251.5亿元。
方浩认为,当前锂电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多种储能电源系统,而近年以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更是助力锂电池产业发展更上层楼。
据悉,国务院已经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未来,以电力为驱动的汽车工业将是产业转型的战略方向。2015年,纯电动以及混合动力车累计产销量目标为50万辆;2020年,目标则超过500万辆。
方浩称,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在技术日臻成熟、政府扶持政策持续施行的大背景下呈现出快速产业化的趋势。这一强大的助推剂有望进一步令锂电池产业发展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市场人士认为,由于成本的原因,按照80%全领域替代率预估,在近十年内铅酸电池依然将是市场主流。方浩则对此明确指出,锂电池对铅酸电池的替代必然需要一个长久的过渡时期,但在环保优势下,铅酸电池终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伴随着自今年5月始的环保部等九部委开展的“肃铅风暴”,铅酸电池行业经历了“休克疗伤”整顿,11月30日,环保部公布的《铅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再生铅)企业名单》显示,在登记注册的779家企业中,关停企业达649家,关停比例超过80%。
但据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经历关停“阵痛”后,铅酸电池行业出现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扩大、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与此同时,部分涉污企业转战“地下”,或成为整顿的“死角”。
幸存铅酸电池企业加入扩产大潮
“休克疗伤”的同时,南都电源一直没闲着。
12月15日,南都电源披露,拟以自有资金1.2亿元实现对成都国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以进一步扩大铅酸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能。
与此同时,南都电源另一全资子公司杭州南都电池有限公司因无法满足50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已停止铅酸电池的生产。
南都电源称,今年停产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超过了一个季度的时间,经测算停产总计影响了销售收入约4亿至5亿元,净利润约2500万元。这让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907.41万元的南都电源同比下降42.5%。
事实上,“休克疗伤”的同时,南都电源一直没闲着。
9月23日,南都电源公告,合计使用超募资金2.43亿元,收购了界首市华宇电源有限公司的51%股权和浙江长兴五峰电源有限公司80%股权,该两公司业务主要是极板、蓄电池生产、销售。
其中,华宇电源目前拥有800万只电池和1400万只极板的加工能力,界首市新批给华宇100亩土地,该公司全部用于扩充电池极板组装产能,预计明年新厂房建成将使华宇电池产能达到日产7.5万只,动力电池与极板将实现1∶1配套,多余产能用于做通讯电池。
有券商人士向本报表示,据测算,华宇电源2012年将实现15亿元左右销售收入。在目前新批项目困难、铅指标稀缺的情况下,南都华宇电源规模扩张的优势十分明显。
在铅酸电池行业扩产潮中,并不是南都电源一家在行动。
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12月9日召开董事会,并发表公告,通过新增投资、迁建现有部分生产设备到扩建项目区域,使该公司整体生产规模达到年产新型铅酸电池600万KVAh。
骆驼股份也于近期发布公告称,拟使用剩余超募资金投资年产400万kVAh新型低铅耗免维护蓄电池项目,同时该公司拟设立全资子公司“骆驼集团谷城蓄电池有限公司”,并由其具体实施上述项目。 上述项目投产后,骆驼股份新型高性能低铅耗免维护蓄电池的产能将高达1400万KVAH,达到全国第一。未来,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将逐步加剧,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逐步明显。在此趋势下,各地区将依托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实现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差异化发展,重点区域内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整合和重点企业强强联合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正值“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赛迪投资顾问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对中国环保和锂离子电池产业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同时对未来中国环保和锂离子电池产业的空间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为国家和地方的中国环保和锂离子电池产业空间布局与宏观决策提供了参考,成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深入了解中国环保和锂离子电池产业、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