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锂电池内部的锂是怎么分布的?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7-21 17:26    点击量:

锂离子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可逆锂的数量直接决定电池的容量,在不同的充放电条件下或者循环过程中,电池表现出不同的特性。那么,锂都去哪了?

 

在电池内部,锂离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地方,如图1所示:

 

(1)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和脱嵌的活性锂;

(2)嵌入负极层间后无法脱出、不可用的锂;

(3)负极颗粒表面形成SEI膜,以及SEI膜的不断生长;

(4)负极涂层表面析出的锂;

(5)电解液中溶剂化的锂;

(6)电解液分解,形成氟化锂;

(7)正极颗粒表面生成的CEI膜;

(8)正极材料内部无法脱出的不可利用的锂,等。

在循环过程中,或者不同倍率、温度条件下,电池内部锂怎么分布的?如果弄清楚了这个问题,就很容易理解容量损失的原理。德国明斯特大学研究人员采用ICP-OES技术研究了这个问题。

 

首先,研究人员组装了如图2所示的T型电池,循环或老化后拆解电池,进行如下操作:

 

(1)正、负极极片先用DMC清洗,再在王水中微波反应溶解极片,清洗液(wash electrode)和极片溶解液用蒸馏水稀释后ICP测试锂含量;

(2)隔膜在盐酸中浸泡,浸泡液用蒸馏水稀释后ICP测试锂含量;

(3)组装电池用的尼龙膜用蒸馏水清洗后再稀释ICP测试锂含量;

(4)组装电池的其他主体部件用蒸馏水清洗后ICP测试锂含量;

 

其中,参照电池0.1C循环一次后,做锂含量测试,并假定形成了SEI和CEI膜,原始负极极片中不含锂,参照电池负极片锂含量即认为是形成SEI膜的锂,参照电池正极极片锂含量减原始极片的锂含量是多出的锂,认为这是形成CEI膜的锂。所有测试结果精度为100%±7%。

循环电池内部锂分布

 

电池0.1C循环5次做化成,然后分别在室温和40℃下1C充放电循环100次,充电到SOC 0%、50%和100%,然后,测试各部分锂含量,结果如图4和表2所示。

 

总结:循环后,负极锂含量明显增加了,初始形成SEI耗锂2.3%,循环后放电状态负极锂含量10.3%,这是SEI膜生长过程,从而正极锂含量降低了,高温循环与室温差别不大。
 

循环倍率对锂分布的影响

 

电池0.1C循环5次做化成,然后分别在室温和40℃下0.5C、1C和2C充放电循环100次,充电到SOC 100%,然后,测试各部分锂含量,结果表3所示。随着倍率降低,负极锂含量增加,这是锂离子扩散动力学限制了正极的锂传输到负极。循环温度高负极普遍锂含量高,温度促进了锂的传输。

 

,能20倍放电)

  一、锂电池按外型分:有方型锂电(如常用的手机电池电芯)和柱形(如18650);

  二、锂电池外包材料分:铝壳锂电池,钢壳锂电池,软包电池;

  三、锂电池从正负极材料(添加剂)分:沽酸锂(LiCoO2)电池或锰酸锂(LiMn2O4),磷酸铁锂电池,一次性二氧化锰锂电池;另一分:锂离子LIB,聚合物PLB

  四、.不同的性能用途方面分:

  一次性---锂锰电池--扣式3伏电池

  高容量(高平台)--用在手机数码产品上

  高倍率;---用在电动车和电动工具上及飞机模型

  高温;---矿灯,室上灯饰,机器内置后备电源;

  低温;---室外环境,北方(冬天)南极;

  中国电动车行业车用电池中用锂电池主流是三种铁锂,锰锂,三元。
电池存在一致性问题。单体磷酸铁锂电池寿命目前超过2000次,但电池组的寿命会大打折扣,有可能是500次。因为电池组是由大量单体电池串并而成,其工作状态好比一群人用绳子绑在一起跑步,即使每个人都是短跑健将,如果大家的动作一致性不高,队伍就跑不快,整体速度甚至比跑得最慢的单个选手的速度还要慢。电池组同理,只有在电池性能高度一致时,寿命发挥才能接近单体电池的水平。

软包电池内部锂分布

 

最后,作者对软包电池做了类似的锂含量测试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