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电池的自放电?电池为什么会产生自放电的现象呢?
什么是二次电池的自放电?不同类型电池的自放电率是多少?
自放电又称荷电保持能力,它是指在开路状态下,电池储存的电量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保持能力。一般而言,自放电主要受制造工艺、材料、储存条件的影响。自放电是衡量电池性能的主要参数之一。一般而言,电池储存温度越低,自放电率也越低,但也应注意温度过低或过高均有可能造成电池损坏,无法使用。
电池充满电开路搁置一段时间后,一定程度的自放电属于正常现象。IEC标准规定镍氢电池充满电后在温度为20℃±5℃,湿度为(65±20)%条件下开路搁置28天,0.2C放电容量达到初始容量的60%。
碱性锌锰电池的自放电是二氧化锰电极和锌电极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无数腐蚀微电池作用的结果。由于构成正电极的原材料中含有还原性杂质,或构成负极的原材料中含有氧化性杂质,或制造工艺等因素引起电极表面不均匀,各点的化学成分和电化学活性等存在差别,某些点或部位电位较低,成为腐蚀电池的负极,而另一些点或区域因电位偏高成为正极,形成微电池系统。碱性锌锰电池的自放电主要与电池材料的纯度、电池正负极配比和生产工艺质量等因素有关。
在电动车日常使用过程中,很多电动车用户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把电动车闲置一段时间,电动车电池容量会缩短一半,甚至缩短更多,是什么偷走了电池容量?其实,是电池自放电影响。那么,电动车电池为什么会出现自放电呢?作为一名老师傅,告诉大家这四点原因。
原因一:极板上、下部产生电位差,导致电动车电池出现自放电
由于目前大多数电动车都是铅酸电池,如果将电池存放一段时间后,硫酸会出现下沉现象,而使极板上、下部出现电位差,导致电池出现自放电,从而使电量流失。由于这是本身的设计问题,对于这点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日常多使用,多充电就可以避免了。
原因二:电池质量不过关,电解液杂质过多,加速电池自放电
一些电动车用户为了贪便宜,而会去选择一些低价的电动车电池,虽然在初期电池并不会表现出太大的差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电池质量不过关,电解液杂质过多,电池自放电的速度被加快,从而导致电量流失。此外,还有一些不法的经销商,会使用翻新电池来冒充新电池,而这样的电池,往往也是杂质过多,电池自放电过快。对于这点,用户在选择新电池,优先检查电池的防伪标,防止选到劣质电池。
原因三:极板活性物质脱落,使极板短路,加速电池自放电
日常生活中,很多电动车用户喜欢使用快充,或者使用大电流充电,而这会导致极板活性物质附着能力变差,甚至出现脱落的情况,这会使得极板出现短路,加速电池自放电。对于这点,用户需要做到专车专用充电器,不使用大电流充电。
原因四:电解液溢出,使正负极柱出现通路,而导致电池自放电
由于日常的颠簸行驶,在加上电池的老化,一些电池会出现电解液溢出的情况,而这将使得正负极柱出现通路,从而导致电池自放电。对于这点,用户可以做到少走颠簸路段,以及加强对电池的保养,来避免此类问题。
总之,电动车电池出现自放电,一般是由这四大原因引起。对于电动车用户来说,日常加强对电池的保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放电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