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对锂电池自放电的误区解答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0-06 23:14    点击量:
测量自放电效应:
 
一。预测问题核心。在同一批电池中,材料和制造控制基本相同。当单个电池的自放电明显过大时,可能是由于内部杂质和毛刺刺穿隔膜而引起严重的微短路。因为微短路对电池的影响是缓慢和不可逆的。因此,这些电池的性能短期内与普通电池差别不大,但随着长期存放后内部不可逆反应的逐渐加深,这些电池的性能将远远低于其出厂性能和其他普通电池。结果表明,最大容量的不可逆损失明显高(例如,三个月容量的不可逆损失达到5%,而正常电池达到一个值则需要一年时间),容量保持率降低,循环恶化,锂沉淀很容易发生。循环后(全部来自民用和军用实验结果)。因此,为了保证电池的质量,必须将自放电量大的电池取出。
所以下一个问题是如何确定电池的自放电?如前所述,影响自放电的因素很多,因此给出一个经验k值作为所有电池的统一标准是不现实的。文武只做过一次实验(110块电池测量3个月的自放电,然后挑出错误的电池)。我可以提供一个参考:挑选出k值约为该批电池平均k值两倍的电池作为次品。如果电池内部存在严重短路,与正常电池相比,它是等效的“定性”变化,电池的K水平与普通电池明显不同。无问题电池的k值一致性明显强于有问题电池,因此不难选出有问题的电池。如果你想知道这些k值过高的电池是否可以作为产品生产,文武也有一个建议(但这种实验还没有做过)。由于自放电过大的电池不可逆容量损失很大,搁置至少四分之一后电池可以恢复,且容量没有明显下降,则认为没有。问题。
2.组装电池。K值是电池组装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在测量和计算K值的过程中,应注意在不同初始电压下自放电电平明显不同的事实,因此有必要确保电池的一次电压尽可能在一个小范围内。我认为更好的初级电压范围标准是电池厂自己的工厂电压。如果选择了有问题的蓄电池,则剩余蓄电池的自放电率不应相差太大。此时,使用K值作为匹配准则之一的意义是多大。文武还没有做过类似的实验,而匹配问题一直是非常头痛的(读一篇文献,经过1200个周期的电池匹配,理论循环数小于200!)。所以我不会评论太多。
三。帮助制定电池的输出电压和容量。有些客户有这样的要求:不管电池的电压和容量如何,他们只要求将电池运送给客户,容量为60%。此时,有必要对电池在运输过程中的自放电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电池的输出电压或容量。此外,由于电池在不同的工艺、材料和储能阶段的自放电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单独的实验,而不是简单地应用其他实验的数据。
 
对自放电的误解:
 
充电后自放电:有朋友说充电后电池的电压降很快,说自放电太快。其原因是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极化,导致充电电压高于实际电池电压。充电后的电压下降过程是电池电压从充电电压的下降恢复到其自身的电压。充电电压的结果,即电池的实际电压,被称为“超电位”,这不是所谓的“虚拟电”,而“虚拟电”一词不用于电化学术语。因此充电后的电压回落主要是超电势的消失,自放电在其中所占比例非常非常小完全可以忽略。另外,从文武自己的数据来看,充电后电压基本稳定需要起码4h,且不论充电以恒流还是恒压作为结束,静止时间的差别也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