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材料对锂电池自放电的影响有多大?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0-10 22:40    点击量:
材料影响自放电和k值的因素如下:
 
一。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类型和隔膜厚度类型:由于自放电主要发生在材料之间,材料的性能对自放电有很大的影响。但材料的各个具体参数(如正负极的粒径、电解质的导电性、隔膜的孔隙率等)对自放电有多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个问题不是研究的重点。一是问题本身太复杂,二是对大规模生产和研究意义不大。幸运的是,我在文武的同事做了实验,发现三元电池的自放电率高于锂钴氧化物电池。但不管你知道多少,你都不会知道(孔子说:知道你知道什么,不知道你不知道什么是智慧)。
2.储存时间:储存时间越长,一方面增加了压降的绝对值(无意义),另一方面又变相减少了“仪器绝对误差/压降值”,使结果更加准确。文武通过实验发现,用0.1MV仪器测试自放电时,当测试时间超过14天时,问芯(以下文字中要回答的问芯是什么)可以与正常芯区(当然,文武批量电池的K值很小,约为0.13mV/d)区分开来。
三。储存条件:温度和湿度的增加会增加自放电的程度。这是可以理解的,从论坛下载的文献中也可以看到,因此不必详细说明。
四。试验初始电压:初始电压(或一次电压)不同,k值明显不同。文武将一批电池分为三组,A组初始电压为3.92V(我厂电压),B组初始电压为3.85V,C组初始电压为3.8V,然后测量K值(该批电池在实验前已过筛选,自放电水平相近,存储和测试条件完全相同)。结果表明,a组的k值为x,b组的k值约为1.8x,c组的k值为x,但电压先升高后降低。在其他的自放电试验中也可以发现类似的结论。然而,电池自放电的研究归根结底是容量的损失。因此,虽然k值在不同的初始电压条件下变化很大,但电容损耗的差异是未知的。考虑到试验容量误差过大(循环过程中充放电能量控制在100%+1%比较好),没有进行过此类试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