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锂电池K值的因素有哪些?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0-15 20:28
点击量:次
k值是指单位时间内电池的电压降,通常用mv/d表示,是衡量锂电池自放电率的指标。
一。测定k值的常用方法是:
用时间t1测量ocv1
时间t2 ocv2测量
K=(OCv1-OCv2)/(T1-T2)
韩国部分企业2日采用压降差标准差反馈。
1托盘电池(256),ocv>平均值(ocv)+4.5_u,测定ng
一段时间内进行一次测试,重新测试并筛选;
提示:平均值(△ocv)为△ocv的平均值;σ为△ocv的标准差
较好的电池k值一般小于2mv/d或0.08mv/h。
影响k的主要因素有:
一。阴极材料、电解液类型和隔膜厚度类型:
由于自放电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在材料之间,材料的性能对自放电有很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元材料的自放电性能高于钴酸锂电池。
2.储存时间:
储存时间越长,一方面压降绝对值增大,另一方面变相减小“仪器绝对误差/压降值”,使结果更加准确。但是,如果储存时间过长,正负极之间的容量平衡会逐渐打破和加深,电解液的分解会积累一些不可逆的容量损失,增加自放电。
放置时间越长,k值越小。
三。储存条件:
储存温度和湿度的增加会增加自放电的程度。
四。这也与电池保护板的自耗有关。
5个。初始测试电压:
初始电压(或一次电压)差异明显。一般来说,初始电压越高,自放电率越高。
严格地说,自放电是用容量衰减来表示的,但没有合适的设备直接测量其剩余容量而不让电池放电,而只能通过测量其电压来间接测量其自放电,即k值。因此,如果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测试电压偏差可能导致k值的测量误差,我们实际上是在测量。即使k是负的,它也明显地与自我释放的意义相矛盾。因此,有必要经常对设备进行检查,保持测量环境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