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控制电池的热失控?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0-19 20:46
点击量:次
到目前为止,锂离子电池的基本设计仍与索尼1989年的专利申请相同。单体形状包括圆柱体、方形金属壳(铝/钢)和方形软袋。圆筒电池最初用于笔记本电脑,现在特斯拉和其他公司选择的18650圆筒电池用于电动汽车。一般来说,方形电池的容量很大。电池采用缠绕、Z形层压、缠绕+层压、正涂层压、层压+缠绕等工艺制造,圆柱形电池技术最成熟,制造成本较低,但大型圆柱形电池散热能力差,一般选用小型圆柱形电池。汽车电池组容量大,电池数量多,管理系统复杂,价格昂贵。方形电池中的绕组结构电池制造工艺简单,但主要适用于软电极电池。除尖晶石正极材料外,该方法还可用于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该电池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各种材料系统。通用伏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日产聆风纯电动汽车的电池采用层压工艺制造。2015,磷酸铁锂单体电池的比能将达到140W·h/kg,三元材料混合的锂锰氧化物单体电池的比能将达到180W·h/kg,世界上使用NCA的小型圆柱形电池的比能将达到240W·h/kg。未来几年,锂离子单体电池的比能将进一步提高,预计最大可达300 W·H/kg 2020。
三。电池系统技术
从商业化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来看,其核心技术包括电池组技术(集成电池组、热管理、碰撞安全、电气安全等)、电池管理系统(BMS)电磁兼容技术,精确的信号测量(如单体电压、电流等)、精确的电池状态估计、电池平衡控制技术等。
BMS和电池系统的其他关键部件,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和其他部件,基本上被汽车电子技术强国(德国、日本、美国)垄断。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已经成功研制出智能仪表,可以替代国外的电流、电压、绝缘传感器。影响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成本。除了进一步提高电池本身的安全性、寿命和一致性外,电池模块化技术和电池组技术(集成电池分配、热管理、碰撞安全、电气安全等)也与国外有很大差距。目前,国际汽车企业的电池组技术比较成熟。国内研究单位对bms电磁兼容技术、精确信号测量技术、精确电池状态估计、电池平衡控制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电池电量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包括电池电化学模型集成、电气安全设计、电池状态估计、平衡管理、故障诊断与校准、充电管理等。电池热管理关键技术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应以电池组的结构设计和电池产热量的计算分析为基础,研究不同热管理技术的散热效果,得出散热方案。电池热管理成本低,工艺简单,安全可靠。为了减轻蓄电池结构的重量,应以蓄电池系统与整车的相关结构为研究对象,并考虑它们之间的耦合特性。结构抗振、抗冲击、轻量化一体化优化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应从结构设计优化和材料选择两个方面进行。优化零部件、结构设计、连接等设计方案。在电池安全方面,有必要在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等基础上进行电池系统安全总体方案设计研究。
判断电池好坏最直观的方法是拆卸隔膜。如果没有污渍,这样的电池比拆卸后有很多污渍的电池要好得多。
在每个电池的充电过程中,有一个边界条件(温度、电流、电压)用于锂的分析。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时间下,充电的电流边界条件比边界条件要高,这是非常危险的。事实上,动力电池企业对这些问题非常清楚,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世界一线品牌厂商都会忽略这些问题,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此外,何向明表示,目前国内电池隔膜存在缺陷,这是严重的。如果在正负极期间存在非常大的阻抗,当阻抗很大时,锂电池从正极切换到负极时会形成一个点,多余的锂离子会被分离出来,这会发生在家用隔膜中。如果点上的孔不好,或孔位堵塞,这是隔膜摩擦造成的隐患。
此外,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也有沉积效应。沉积效应循环一定程度后会引起短路,电池会爆炸。很多电池事故,何向明认为可能是这个原因,所以在电池设计中,一定要考虑这个因素。
如何避免/控制电池的热失控?
确定了热失控过程的关键参数,建立了与热失控过程演化的“科学”联系。
热失控演化
同时,何向明也表示,电池能量越高,就越不安全。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他说,电池热稳定性的安全与制造商有关,而与材料无关。”也就是说,一些企业的三元材料电池比一些企业的磷酸铁电池安全得多。我有这项声明的数据,但我已经与其他人签署了保密协议,这是不容易公开说的。”
清华大学何向明:如何避免/控制电池的热失控?
热失控的根本原因是电池的热失控过程是一个“链式”放热反应。解决办法是减少放热反应,切断“链式”放热反应。对策包括:减少内部化学反应的放热,减少内部化学反应的放热,提高化学反应的温度,降低电池的温升速率,增强电池的外部散热等。换一个,电池就更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