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宁德时代克服了锂电池能量密度的瓶颈!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1-10 22:03    点击量:
宁德时间克服了锂电池能量密度的瓶颈_
电动汽车因其续航里程短、价格高而被许多潜在消费者所回避。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成为其产业化的瓶颈,因此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制定了相关产业政策,目标是“到2020年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几天前,与国家重点的支持特别项目,宁德倍的研发团队,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征服的关键核心技术,如高镍三元材料和硅碳-材料,带头发展与特定能量的电池样品(质量能量密度)304 wh /公斤,国际竞争和获奖。
 
通过“人都必买”,补充正极材料的短板
 
锂离子动力电池是应用最广泛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其优点是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其技术难点在于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高,制备工艺复杂。核心生产技术已掌握在世界少数国家手中。
 
电池的能量密度是电池单位体积或质量释放的电量。“目前,能量密度的提高已经成为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最大瓶颈,锂离子电池面临许多世界级难题。”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电池厂家可以通过加大电池的尺寸来达到扩容的效果,但电池“长胖”或“长胖”只能治标不治本。
 
是什么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吴说,电池背后的化学系统是主要原因。一般来说,锂电池的四个部分是至关重要的: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其中,正极和负极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地方。
 
由于阳极材料的能量密度远高于阳极,阳极材料成为一个桶的“短板”——下限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取决于阳极材料,因此有必要提高阳极材料来提高能量密度。但我国高镍材料开发起步较晚,技术积累相对薄弱,制备工艺和设备条件相对落后。
 
“高性能镍负极材料的稳定批量供应是高比能电池发展的关键技术挑战之一。”Berenikeullmann说,为此,福建省宁德市时间依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科学研究平台,如通过合作协调发展与产业链上游和下游单位,优化原料合成工艺条件,提高结构的稳定性,调整微观形态和大小分布,结构,控制材料逐步实现国内高镍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中国和韩国的竞争对手比其他材料,目前国内高镍材料的不可逆容量高,压实密度高、表面和身体结构相对稳定,技术垄断的特点,将打破,日本和促进国内工业技术水平和国内动力电池核心竞争力,中止创新”道路上的第一个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