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行驶的安全保障,电动汽车安全行驶有保障吗、
2015年发生了几起与电动汽车相关的事故,引起政府层面的高度关注,科技部高新司交通处副处长李宏刚针对当前电动汽车面临的安全问题提出三点解决方案。一,管理方面。他强调,电动汽车从整车厂生产出来交到到用户手中,应进行科学、有效、规范的管理,这对保障安全会起到重要作用。二,从技术角度来讲,从电池的研发到电池重组、到最后装车,在安全技术方面还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保障。三,针对大家关注的电动车着火问题,很多人可能会提出一些尖锐的批评意见,李宏刚认为,应更多从怎样保障电动汽车安全使用方面进行科普宣传,包括司乘人员、驾驶人员,和一些乘车的社会群众,都要有一些基本的电动车安全常识。
科技部电动汽车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
保证电动汽车安全性需要依靠技术创新
针对电池引发火灾的原因,王秉刚进行了全面分析。他指出,单体电池引起火灾的原因,主要是内部短路造成,内部短路又可以分为单体本身原因,如局部的温升、杂质/毛刺、枝晶、隔膜缺陷、隔膜变形。外部原因主要有穿刺、受挤或外部起火。针对三元电池人工针刺易起火现象,他表示,国外对单体电池没有做针刺的要求,然而,三元材料遇到针刺可能会起火,需要从技术上寻求突破。他提到微宏动力研发的不燃烧电池的固态电解质就大大减少了发热,燃烧过程中电解质占热量的72%,在针刺试验中仅产生冒烟现象,而没有引起大火。“我觉得安全性还是要依靠技术创新”,王秉刚强调。
如何解决电池燃烧发生后的灭火问题?王秉刚提出,应提高单体电池质量水平、加强电池系统设计、电池箱配备灭火装置,对电动客车的整车设计应提出防火设计要求。此外,政府要完善考核标准。王秉刚强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要以安全为前提,如果做不到安全,宁可把速度放慢一点。”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院长卢世刚:
评估三元材料锂离子电池客车风险
单体电池起火和比能量关联度较高,卢世刚指出,当电池比能量达到150Wh/kg以上时,起火的概率比较高。在此条件下,三元材料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比能量高,更易出现火灾类似事故。因此,提高电池比能量是一把双刃剑,对此,企业要有清晰的认识,在开发过程中要把握一定的尺度,做到适可而止。
对于三元材料到底发生风险的可能性有多大,卢世刚指出,如果用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相比,在单体电池出现热失控的情况下,磷酸铁锂是冒烟,三元材料是着火。此时,系统保护功能如果失效、绝缘失效、机械控制失效,都会产生安全事件,所以系统可靠性是保证电池安全性的重要因素。面对以上问题,卢世刚强调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他指出,在产品质量方面,我们国家确实比国外的水平要低,三星、LG经过评估后,报出的故障率是0.017ppm,主要应用在小车,我们搜集到的国内产品的数据是10ppm。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芳:
了解电池安全区域做到对症下药
解决动力电池安全隐患,需要了解电池的安全区域,做到对症下药。王芳指出,“电池的性格有内向的、也有外向的,我们必须找到电池发脾气的点是在哪里”。她建议,企业通过电池安全性测试,充分了解电芯的特性,了解它到底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还是一个比较活泼的孩子。如果是活泼的,就应考虑在某一些使用环节,包括在系统集成的时候增加一些辅助的限制措施,让它相对处在规矩的范围内,让它的优良品质安全的体现出来,让它在整个使用过程中降低由于性格特别活泼而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她强调,一是单体模块必须本身的安全性要达标,另外,知道电池的安全特性以后,要附加合适的安全性设计,把系统集成做好,这样才能生产出真正可靠的电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