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隔膜内部孔结构综合因素会有什么影响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8-01 18:31
点击量:次
锂电池的结构特性
锂电池分离器的厚度一般在25微米以下。在保证一定的机械强度的前提下,隔膜越薄越好。目前,大部分新高能电池都使用厚度为20或16微米的单层隔膜。
_的开口和分布。作为锂电池的分离材料,具有微孔结构,能够吸收电解质。为了保证电池中的电极/电解质的界面性能均匀、电流密度均匀,分离器材料全体中的微厅分布应均匀。孔径大小和分布的均匀性直接影响锂电池的性能。开口过大会会直接接触正和负极,容易被锂枝状物刺到,造成短路。开口小的话抵抗张力增加。微厅的分布不均匀的话,局部电流就会过剩,影响电池的性能。
_多孔性渗透性在一定时间和压力下可以通过隔膜气体量来表现,这主要反映了通过隔膜的锂离子光滑性。多孔性对膜的透过性和电解质的容量非常重要。商业用锂离子电池的大部分隔膜空隙率在40%到50%之间。
_渗透性一定量的空气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隔膜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女孩值。锂电池的金刚石片的通气性是多孔性、口径大小、孔形、孔曲率等综合因素的结果。
_热稳定性:隔膜需要在锂电池的温度范围内维持热稳定性(-20~60℃)。通常,当前隔膜PE或PP材料可以满足上述要求。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电解质对水很敏感。大部分厂家在注射前都要烤80度左右。这对于PP/PE膜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
_稠密度:根据制造工序的不同,锂电池的隔膜的浓度会有很大差异。稠密度包括用封闭温度这样的自我特性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孔、厚度等表面稠密度。
锂电池隔板的理化性能
1。湿润性和湿润速度。隔膜湿润性的差,使之增加隔膜和锂电池的电阻,给锂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充放电效率带来影响。所谓膜湿润速度,是指电解质进入膜的微孔的速度,与膜表面能源,开口,多孔性,柔软性有关。
2。因为钻石薄膜的液体吸收率锂电池的分离材料有电解质的功能,需要下面的条件。保证充足的液体吸收率开通离子通道。电池系统必定会有大量的副反应,消耗大量的电解质。电解质的数量,为了电需要充分的保存。缺乏电解质会带来界面阻力的增加,加快电解质的消耗。这是恶性循环,液体吸收率是重要的膜参数。
第三个。化学稳定性隔膜在电解液中维持长期稳定,在强氧化还原条件下不可与电解液和电极材料发生反应。测定电解质的耐腐蚀性和膨胀收缩率,评价了隔膜的化学稳定性。
4。热稳定性锂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会发热。特别是短路和过充电的时候。因此,温度一高,隔膜就必须保持原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继续发挥正负极分离作用,防止短路发生。
5。金刚石膜电阻膜的电阻率实际上是微孔电解质的电阻率。多孔性,孔的弯曲性,电解质的导电性,金刚石薄膜的厚度,以及对电解质的金刚石薄膜材料的湿润性等,与很多因素有关。交流阻抗法常用于测试薄膜阻抗。由于薄膜经常发生缺陷,测定结果的误差增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