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专题

在科技的时代,如何防止辐射的危害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06 10:05    点击量: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2018年电解钴均价同比增长30%至51.74万元/吨,但年末较年初价格下降35%至34万元/吨;

 

四氧化三钴全年均价同比增长15%至39.8万元/吨,但年末较年初价格下降33%至26.5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全年均价同比下滑22%至11.91万元/吨,其中年末较年初价格下降53%至8.25万元/吨。

 

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三元正极材料价格先涨后跌,总体均价上涨,但年末价格均较为弱势。

 

NCM523动力型三元正极材料2018年均价同比增长9%至20.4万元/吨,但年末较年初价格下降32%至15.5万元/吨。

 

2018年三元正极材料产量同比增长26%至16.5万吨,振华、当升、容百、杉杉等企业产量超过万吨。

 

根据鑫椤资讯对国内28家三元材料企业产量统计,2018年三元材料产量为16.5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贵州振华、当升科技、宁波容百、长远锂科、厦门钨业、湖南杉杉等企业产量上万,湖南桑顿、天津巴莫、湖南瑞翔、江门科恒、湖南金富力、青岛乾运、新乡天力等企业产量超过5000吨。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018全年量价齐跌,德方纳米、贝特瑞、国轩高科产量前三。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鑫椤资讯数据,受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下跌和需求下滑影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018年均价同比下降21%至7.01万元/吨,其中年末较年初价格下滑31%至6.05万元/吨;2018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年度产量同比下降8%至6.82万吨。

 

其中,德方纳米受益于大量供应CATL,产量第一;贝特瑞产量位居第二;而国轩高科在2018年下半年以来通过新建产能出量,位居前三。

 

钴酸锂正极材料价格跟随钴价波动。

 

钴酸锂体系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由于今年钴价维持高位导致钴酸锂正极材料价格较高,近年钴酸锂市场领域逐渐被三元正极材料替代。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受原材料钴价波动影响,钴酸锂正极材料2018年均价同比增长9%至41.5万元/吨,其中年末较年初价格下滑27%至30万元/吨;

 

钴酸锂正极材料产量基本持平,行业集中度高。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鑫椤资讯数据,2018年,钴酸锂正极材料年度产量同比微增0.05万吨至5.37万吨,基本持平。

 

钴酸锂正极材料行业集中度较高,CR5超过80%,厦门钨业、湖南杉杉、天津巴莫、天津盟固利、格林美前五大钴酸锂厂家的产量为4.3万吨。

 

锰酸锂正极材料价格继续下滑,价格优势凸显。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鑫椤资讯数据,动力型锰酸锂正极材料2018年均价同比下降4%至5.80万元/吨,其中年末较年初价格下滑34%至4.30万元/吨。随着今年碳酸锂价格回落,锰酸锂体系的价格优势凸显。

 

锰酸锂正极材料行业集中度不高,2018年产量同比增长55%至5.5万吨,受益于性价比优势、三元混杂需求和下游市场扩展。

 

锰酸锂体系在低端数码、动力市场扩张较快,电动自行车、老人代步车等应用领域逐渐涉及,产品性能逐渐提升,提升在纯电动客车配套的锰酸锂电池能量密度可超115Wh/kg。

 

此外,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鑫椤资讯统计,锰酸锂正极材料和三元正极材料混杂的比例占今年国内锰酸锂需求70-80%。

 

2018年国内锰酸锂厂家行业集中度不高,增长较快的主要企业为中信大锰、贵州丕丕丕等。

 

负极材料:量价稳健,龙头表现较好

 

2018年负极材料量价稳健,原料针状焦价格和石墨代工价格带来压力。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鑫椤资讯数据,负极材料2018年产量增长28.98%至25.28万吨;

 

受原材料针状焦价格支撑,国产中端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2018年均价同比增长7%至5.4万元/吨,其中年末较年初价格下滑6%至5.15万元/吨。

 

2018年,由于有效产能较低、下游石墨电极需求增长导致针状焦继续供不应求、价格较高,给负极材料市场带来压力。

 

此外,2018年石墨化代工价格基本平稳,截止到2018年底约22000万元/吨。

 

行业产能继续扩张,龙头厂商表现相对较好。2018年锂电负极材料行业产能继续扩张,负极材料厂商跟随主要锂电厂家就近建厂,继续绑定大客户,扩张主要集中在电费便宜、环保相对宽松的区域,且扩建规模较大。

 

随着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逐渐集中,给行业龙头供货的负极材料厂商出货量较好,行业中小企业承压。

 

电解液:价格先跌后涨受原材料波动影响,产量稳健增长

 

2018年电解液价格先跌后涨,全年由于行业价格竞争激烈等原因均价下跌,受原材料涨价影响调涨。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鑫椤资讯数据,2018年主流电解液均价同比下跌33%至4.14万元/吨,年末较年初价格下滑19%至3.95万元/吨。

 

2018年1~8月,行业价格竞争激烈、原料六氟磷酸锂价格下跌等因素带动电解液价格下跌,2018年8月开始,由于DMC、DEC等溶剂由于环保、产能收缩等因素价格上涨,带动电解液价格环比回调,但同比仍然处于低位。

 

2018年11月,受原材料氢氟酸涨价推动,六氟磷酸锂价格有所调涨,支撑电解液价格。

 

2018年电解液产量稳健,天赐材料、新宙邦等电解液龙头市占率继续提升。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2018年主流电解液厂家的总产量同比增长11%,超过15万吨。

 

2018年国内电解液出货量进一步集中,天赐材料、新宙邦、国泰华荣和杉杉等电解液龙头企业市占率继续提升。

 

隔膜:价格大幅下滑,湿法隔膜继续扩张

 

2018年隔膜价格大幅下滑。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2018年湿法基膜均价同比下降35%至2.68元/平米,年末较年初价格下滑100%至1.65万元/吨;干法基膜均价同比下降49%至1.8元/平米,年末较年初价格下滑34%至1.15万元/吨。

 

湿法隔膜快速增长,恩捷股份占据龙头地位。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2018年主流隔膜厂家的总产量同比增长64%,超过20亿平米,其中湿法隔膜快速增长,湿法:干法占比为8:2。目前恩捷股份仍占据湿法隔膜龙头地位。

 

铝塑膜:下游软包电池发展和国产替代进口加快

 

2018年铝塑膜价格稳中有降,DNP、昭和电工、新纶科技仍占据行业前三。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2018年铝塑膜价格稳中有降,2018年日本DNP铝塑膜均价同比微降1%至36.8元/平方米,上海紫江铝塑膜均价同比微降1%至25.3元/平方米,新纶科技的日本凸版印刷铝塑膜均价同比微降1%至30.3元/平方米。

 

2018年主流铝塑膜厂家产量合计1.15亿平方米,大日本印刷DNP、昭和电工、新纶科技仍占据行业前三。

 

铝塑膜下游软包电池同比增长65.6%,渗透率13.5%。

 

铝塑膜是软包电池的关键封装材料,软包电池具备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等优点,能满足新能源车对电池能量密度、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受益于新能源车市场快速增长。

 

据统计,2018年软包锂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65.6%至7.59GWh,渗透率基本持平在13.5%。

 

产业链大合同和国产化进程有利于推动新纶科技等铝塑膜龙头公司发展。

 

2018年5月新纶科技公告,与孚能科技签订总量1,900万平米的订单,订单期限为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2019年1月23日新纶科技公告与孚能科技签订2019年度800万平方米铝塑膜大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