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专题

外商投资门槛趋松,一旦放开,会否引发国内动力电池产业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07 13:28    点击量:

在罗兰贝格总监时帅看来,未来动力电池领域的格局必将是“头部企业将持续做强做大,中部企业积极提升利用率和产品性能质量,尾部企业则将逐步被整合淘汰出局”。他认为,政府一直是鼓励多元发展的,未来会更加注重结果指标而非单纯的技术指标。“受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三角债拖累企业资金压力、企业扩产积极性退热等影响,2018年动力电池企业扩产节奏整体放缓,扩充企业数量减少。”高工产研锂电研究院所长高小兵分析。规模庞大的企业数量并非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的标志,随着大量社会资本的退潮,动力电池企业终究逃不过“数量骤减”的命运。

2016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出现峰值,主要原因是当年动力电池需求增速超过80%,但产能却严重不足,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推动动力电池的毛利率高达35%以上。而从2017下半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始弥漫着补贴退坡的危机感,行业技术门槛随之提高,新能源客车及专用车发展低于预期、上游原材料不断涨价,以及下游主机厂大幅压价等连锁反应开始传导,随之,电池企业退出车用动力电池领域的现象开始不断出现,而这一趋势在刚过去的2018年表现得更为明显。

来自中汽协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规划和在建项目较2017年明显减少,盲目扩产项目大幅减少。2018年实现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数量较2016年减少了一半,同时排名前10位的企业市场占比达到了83%,意味着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也应看到,部分新增产能同质化严重,低端产能大量闲置,高端产能供不应求,还不能充分满足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在1月17日举行的2018年度会议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在其看来,美国制定了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500Wh/kg的目标,日本计划2020年研发出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达500Wh/kg下一代新型动力电池研发,欧洲计划2030年本土生产的动力电池占全球30%,韩国三星、LG、SK等三家企业联合建立基金加速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和锂硫电池等技术的商业化,世界主要汽车强国在新一代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方面都正积极布局,未来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8年6月12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开始“断崖式”下降,对动力电池行业的价格行情也造成了直接影响。对此,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张雨分析,“整车厂要求电池厂家降低价格,而上游钴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电池生产成本增加,电池企业利润被严重压缩。”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