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专题

技术的高速迭代会让这些车企,增加在动力电池领域投资失败的风险。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12 10:49    点击量:
 

首先,电芯的供应价格并没有显著下降。

 

从宁德时代的2018年业绩预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该公司电芯的对外售价依然达到了1.2元/Wh,毛利达到了36.29%。相对而言,特斯拉Model3电芯的价格已经拉到了0.8元/Wh。

 

在这样的电芯价格下,如果一款A级纯电动车的电池容量为50度电,假设电芯的成本占Pack成本比例为85%,则整个电池Pack的成本,将会达到6.9万元。

 

结果是,在一款A级纯电动汽车的BOM成本之中,电池Pack的成本占比,将会达到50%。

 

对于燃油车而言,一款A级车,其发动机和变速箱以及相关的附属设施加起来,占BOM成本的比例约为25%。

 

从这个层面上看,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的路途依然非常漫长。

 

此外,从能量密度的角度看,2018年整个产业的表现也令人遗憾。

 

尽管在过去一年,三元电池在整体动力电池出货量的占比中,已经占到了58.2%,一举超越磷酸铁锂,成为最大的细分市场。

 

遗憾的是,在这些装车的三元电池之间,三元523是绝对的主流。

 

在整个已经逝去的2018年,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没能实现三元811的量产。整个三元811的产业链,比如正极供应等,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扩张产能的时候,动力电池制造商遭遇的窘境是:一方面,他们希望从三元523直接跳到三元811,但无奈产业链并不ready,包括还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还待完善。另一方面,如果上马三元622的产能,则很快就面临着被三元811替换的窘境。

 

非常尴尬。

 

在2018年,对于动力电池产业而言,也许值得称道的成果是:宁德时代以23.54GWh的出货量,继续成为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冠军,松下的出货量与宁德时代大致持平,比亚迪以11.44GWh的成绩,成为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的第三名。

 

这三家动力电池制造商,以比较大的优势领先于后面的LG化学、三星SDI、国轩高科等企业,成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三巨头”。

 

在中国的动力电池市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基本上已经占到了整体出货量的65%。份额不能继续上升的原因,恐怕是这两家企业的产能跟不上。

 

在2018年,鉴于比亚迪并没有有效的产能外供应动力电池,这导致宁德时代在2018年的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占据了超过4成的份额。

 

过高的市场集中度,使得整车企业与宁德时代在谈判的时候,处于被动的地位,苦不堪言,但又不得不对现实妥协。

 

动力电池产业缺乏“有效竞争”,最直接的结果是,龙头企业拥有高达36%的毛利率。

 

这是一个过高的毛利。

 

通常情况下,燃油车企业的毛利率在15%左右。电动车企业如果没有补贴,没有任何毛利可言。

 

在利润分配中,如果上游从中拿走太多的份额,下游就很难发展起来,这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此时此刻,处于一个需要发生一些改变的时刻。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外部的变量,产业更加健康和良性的格局,需要更多的刺激。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19年的动力电池产业的走势将会怎样呢?

 

一、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继续向头部集中。

 

在短期内,这个趋势恐怕还会加强。

 

首先,对于电动车的购买者而言,动力电池对电动车的意义重大,它的重要性会超过CPU对手机或者电脑的重要性。因为对电动车主而言,动力电池意味着安全、续航里程、循环寿命和车辆的保值率。

 

用户的选择,会让采购向龙头企业集中。大多数车企,在正常情况下,都会选择品牌好的、质量好的头部企业进行采购。

 

其次,动力电池的上游,如正极,电解液,隔膜,负极,甚至是碳酸锂、钴等资源,其集中度也越来越高,规模和市占率不高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在与上游议价中没有竞争力。

 

此外,动力电池的研发很重。规模越大,研发的分摊效益越好,越能够继续在研发上投入巨资,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最后,动力电池产能建设成本很高,1GWh的产能建设成本大约为4亿元,10GWh的资本支出是40亿元。10GWh的产能,大概能够供应20万辆电池容量为50度电的A级车。从这个意义上看,动力电池产能建设成本,甚至于要比整车产能建设投入还要大。

 

这使得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在产能建设上,也会有规模优势。

 

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在第三名的国轩高科,其出货量只有3.1GWh,仅仅是第二名比亚迪的27%。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使得他们与头部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在2019年,国轩高科、力神、孚能科技、比克等第二梯队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与头两名的差距,恐怕会被继续拉大。

 

二、价格不会有显著下降。

 

这对于所有的OEMs,恐怕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在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大概率依然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很多人都在预测,整体的市场规模有望冲击200万辆。

 

尽管宁德时代、比亚迪在快速扩大产能,但产业的扩张速度,依然跟不上需求的扩张速度。

 

比如比亚迪,2019年底的整体产能有望接近40GWh,但这得取决于其在青海的工厂达产一切顺利,尤其是比亚迪青海工厂二期14GWh产能的真正投产,恐怕要到2019年下半年,对整体的出货量贡献会大幅度降低。而宁德时代的整体产能预计将会达到45.9GWh。

 

2019年,比亚迪内部对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预期是40-50万辆,这将会消耗掉比亚迪大部分的自有动力电池产能。这也使得这家企业在2019年,难以形成大规模对外供货的局面。

 

对于宁德时代而言,在整个2019年,恐怕依然会处于产能极度紧张的状况。

 

鉴于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在2019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优质产能的市场格局,依然供不应求。所以,尽管整个产业链的价格,从三元正极、电解液、隔膜等领域,都会出现价格下挫的情况,但动力电池电芯的价格,还会保持坚挺。

 

造车新势力们,恐怕需要为每个瓦时的电芯付出1.2元,传统车企们,也许代价是1.1元/Wh。

 

特斯拉Model3的电芯成本,恐怕在0.8元/Wh的样子,他们的价格还会继续往下走。

 

在2019年,对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在动力电池方面的日子显然不会太好过。

 

这样的局面,有望在2019年底得到缓解。主要的利好包括:

 

1.到2019年底的时候,比亚迪有望形成批量对外供货的能力。比亚迪的青海工厂二期会在2019年投产,形成24GWh的产能,其在重庆璧山的20GWh的产能,也于今年2月开工建设,如果以10-12个月的工期计算。在2019年底,或2020年初,就可形成对外供货的能力。这会让OEMs在市场上会有第二个选择。

 

2.到2019年底的时候,三星、LG等外资动力电池巨头,其在中国的动力电池产能,可望投产,这也将会给市场带来新的可能性。在2018年,三星已经启动了在西安和天津的动力电池项目,投资分别为104亿元和24亿美金。LG化学,在南京投资20亿美金建设动力电池产能,该项目将在2019年10月初步投产。

 

3.特斯拉在中国上海的工厂将可望投产。它的低价策略,将会给国内的竞争对手带来非常大的竞争压力。这也将会在另一个方面,逼迫宁德时代降价。

 

在2019年,中国动力电池的价格不会出现大的下降。但在2019年底、2020年初的时候,整个动力电池市场格局会发生大的变化。

 

三、高速向三元811迭代。

 

在2019年,尽管我们不能期待动力电池的价格出现给力的下降。但在能力密度上,依然值得期待。

 

整个2019年,中国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将在量产三元811动力电池上发力。在这方面,宁德时代依然会走在前列。

 

这家企业,已经与他的客户,包括广汽新能源、蔚来汽车等企业达成协议,在2019年为他们供应三元811动力电池。

 

广汽新能源的AIONS计划5月份上市,蔚来汽车的NIOES8计划在2019年6月上市。

 

当然了,他们能否成功在计划时间内上市,一个很大的条件是,宁德时代的三元811能够如期解决量产的问题。

 

与此同时,正极供应商,比如宁波荣百、杉杉新能源、当升科技等企业,都在快马加鞭地布局三元811正极材料的产能。但在现阶段,依然产能有限。

 

全球范围,能够大规模供应高镍正极材料的,只有住友金属。这家企业,是松下2170的独家正极供应商。

 

据称,宁德时代首批三元811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为260Wh/kg。

 

比亚迪也在大规模布局三元811电芯,他们的青海工厂,原来的计划是直接上三元811的,无奈正极供应跟不上,只能将部分的产能改为三元622。但比亚迪内心的计划是,直接从523到811。

 

在2019年的时候,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应该可以达成一个共识:三元811很快就会成为整个动力电池产业的制高点。

 

在2019年,供应链上的玩家,如果不能在技术以及产能上实现向三元811的切换,到2020年的时候,基本上将会丧失竞争力。

 

所以,在2019年的时候,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在比能量方面,将会有一些新的收获。

 

彼时,领先企业的电芯比能量会在260-280Wh/kg,Pack能量密度将可望冲击180-200Wh/kg。现阶段,一些企业已经将Pack能量密度做到了160Wh/kg,后续的会出现一些180Wh/kg的车型。

 

这对所有的消费者而言都是一个好消息。

 

高能量密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除了更长的续航之外,还会有更低的Pack质量。此外,因为相同容量的动力电池,质量明显降低,也会显著降低材料成本,使得动力电池的成本大幅降低。高镍的好处是降低了钴的用量,也会让正极的成本下降。

 

这些都是电动车替代燃油车所需的最核心的指标。

 

能量密度的提升,价格下降,还将会使得储能等应用在成本上变得可行,甚至于会让飞行汽车等其他产业受益。

 

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是未来各种机器人能够真正地大行其道的基础条件。

 

四、外资供应商进入供应链。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