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主要的模组连接的方法介绍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1-27 10:20
点击量:次
焊接
应用于电池模组的焊接工艺,主要有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和电阻焊。其中,激光焊配合工业机器人正在逐步成为自动化模组生产线的主力。
焊接工艺,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在不断改进焊接工艺,限制成型过程中的热影响以后,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圆柱电池模组激光焊接
软包电池模组焊接
焊接方形电池组
展览会上,一家厂商的展品。
一些局部激光焊接电池单体和连接的焊点形状:
螺接
螺接,用防松螺钉固定电芯与母排之间的连接。这种形式,工艺上比较简单,但主要应用于单体容量比较大的电池系统中。尤其方形电池螺接结构比较多。
圆柱电池组的螺栓连接
在前些天看一个储能展览的时候,发现银隆的圆柱电芯有螺接形式的,而中车的超级电容,其中圆柱形的也是螺接。下图是在网上找到的图片示意。大型圆柱电芯,螺接是一种常见形式。
方形电池组的螺栓连接
三菱的2011款i-MiEV电池模块
软包电池组螺栓连接
机械压接
圆柱电池机械连接方案
该方案由于依靠导电件的弹性变形保持电池与回路的电连接,占用空间略大,导致能量密度受到影响,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电池在梯次利用中,拆解方便,获得完整电芯的可能性高。
软包电芯机械压接方案
依靠狭缝式的弹性导电结构,把软包电池极耳直接夹持在模组导电件上获得稳定电气连接。省去焊接过程,同样拆卸方便。小模组图片中用红色圈出来的位置,即为电气连接位置。
三种连接方式的比较
焊接的连接电阻小于螺接,前面有一篇文章涉及到了这个实验和相关数据。为了方便查看,重新复制粘贴在下面附录中。文献结论是,焊接的内阻小于螺接。连接电阻小,储存在电池里的电能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支持汽车跑更远的距离,这个是焊接明确的优点。同时,焊接的生产效率提升空间大,可以说总体上,焊接优于螺接。但也可以看到,螺接一般在大型电池上应用,其更强的导电能力得以凸显,而效率低的劣势被削弱了。
没有找到机械压接的具体数据,机械压接的好处在于拆装灵活,后期维护以及二次回收利用成功率高。缺点是组装效率难于大幅度提升,若机械连接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则在长期的道路车辆运行环境下,接触电阻发生变化的可能性高。
锂电池模块由钛酸锂电池、模块安装板、绝缘隔离块、罩壳、长连接排、短连接排、极柱组成,锂电池模块结构如下图所示。每两个模块安装板中间放置一个电池,形成5 并3 串的结构形式,串并联连接使用长连接排和短连接排将电池连接在一起,电池与长/ 短连接排之间以螺丝螺母的连接方式紧固。
极柱作为锂电池模块对外输出的接口,与短连接排相连,连接方式也为螺丝连接。长连接排与短连接排之间以绝缘隔离块进行电气隔离。
连接方式一:全螺丝连接的锂电池模块,即锂电池与长/短连接排、短连接排与极柱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螺丝连接的方式。
连接方式二:半激光焊接半螺丝连接的锂电池模块,即锂电池与长/短连接排之间的连接采用激光焊接,而短连接排与极柱之间的连接采用螺丝连接的方式。
连接方式三:激光焊接与一体式极柱的锂电池模块,即锂电池与长/短连接排之间的连接采用激光焊接,而短连接排与极柱做成一个整体的零件。
测试方法,单独测试螺丝连接和激光焊接的连接阻抗,各取一块短连接排与一节锂电池分别做螺丝连接和激光焊接实验,测量记录下各自的连接阻抗。同时通过测量锂电池模块正负极两端来得到整个模块的内阻值,从而比较不同连接方式下锂电池模块的内阻差异。连接阻抗和内阻均采用HIOKI 电池测试仪测量获得。
在锂电池模块内布置若干热电阻或热电偶作为温度测量点,通过充放电实验测试锂电池模块不同温度点的温度情况。锂电池模块额定电流为100A,考虑到超负荷运行的极限电流大约为120A,故在实验测试中以电流120A 的极限情况进行充放电。记录充放电过程中各温度测量点的最高温度、温升和温差。连接方式一的锂电池模块温度测量点为4 个(受当时条件限制,只测了4个关键点),采用的是热电阻测温。连接方式二和三的锂电池模块温度测量点为12个,采用的是热电偶测温。
动力电池主要的模组连接的方法汇总详细资料概述
实验结果分析,从数据可以看出,螺丝连接的连接阻抗要远远大于激光焊接的连接阻抗。形成螺丝连接的连接阻抗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连接面表面不平整(表面粗糙度较大);受到环境因素影响,长/短连接排和电池接触面产生氧化或腐蚀;螺丝拧紧力不够,每个螺丝的拧紧力矩不一致;外界因素干扰引起螺丝松动,包括在运输、搬运过程中振动引起的螺丝松动。由于激光焊接是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使材料熔化,从而达到焊接的目的,相当于将两者熔为一体,因此这种连接方式的阻抗必定会比较小。从锂电池模块内阻上看,连接方式三的锂电池模块内阻优于连接方式一和连接方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