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锂电池在电子消费、电动汽车、工业储能等领域利用的推广,近八年来全球金属锂需求维持8%以上增速。尽管锂资源在地壳含量不低,但具备经济开采性的却非常有限,未来供应增长将有限,市场将逐步进入紧平衡状态。本报告首先对金属锂的性质用途、资源分布、生产工艺及成本进行了描述,进而对锂行业的供需格局展开分析,同时也对锂电池的构造特点、工作原理以及核心材料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锂电池的供需状况,最后对整条产业链的市场机遇展开讨论。主要观点如下:
1)锂资源广泛应用于冶金工业、能源领域,近年来锂电池应用快速发展,当前中日韩三国占据全球93%市场,国内动力锂电池技术有待提升;
2)全球探明锂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智利、澳大利亚、中国、阿根廷等为主产国,不过我国锂矿品位低且规模小,开采成本较高,进口依赖度高。全球市场主要由控制优质资源的四大巨头SQM、Chemetall、FMC、Talison垄断;
3)锂资源成本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环境、开采技术、运输条件等,国内企业属二线梯队。未来生产成本的增加将推动锂价走高;
4)国内新能源政策密集出台,有效带动了锂电池的增长,产量从2010年的268698.57万只增长至2013年的476816.53万只,预计未来年增速维持在15%左右;
5)国内锂电池在电子消费类的发展较成熟,未来市场空间最广阔的市场将集中在电动汽车领域,预计国内新能源汽车增速将维持30%以上,此外工业储能市场锂电池也将逐步替代铅酸电池;
6)锂及锂电池产业链市场机遇:上游锂矿、锂盐关注具有高品位、低开采成本的锂矿企业,以及产业链覆盖锂矿选矿和锂盐生产的企业;锂电材料领域多处于产能过剩阶段,需关注在市场已取得一定地位的企业;下游锂电池企业则需关注技术是否领按照他的提锂工作原理,首先必须选出成本低、性能好、耐腐蚀、不钝化的电极原料。其次,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手机用锂离子电池,其离子“运行”环境,都是“有机溶液体系”。而盐湖卤水中提取锂,必须在水溶液环境下完成;再次,锂离子电池的制作,需选择材料致密的电极材料,以增强其能量密度。而赵中伟的这项技术,无需考虑电极材料致密性约束,更讲求如何确保电极材料在水溶液中更好的富集锂。
诸如此类的“反”要求,耗尽团队“洪荒之力”,最终解决了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这一世界性难题。团队创造性地将“摇椅式”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用于盐湖提锂新技术开发,研发制备了对锂具高选择性和优良循环性能的电极材料,并通过构筑“电化学脱嵌法提锂新体系”,最终实现了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锂的高效选择性提取和富集。先,在当前电动汽车起步阶段,是否与下游整车企业有良好业务关系也是较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