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行业资讯

锂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有哪些优劣势?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17 09:59    点击量:
 
锂电池是电动汽车核心动力电池。相比发展成熟的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的单位重量储能高,价格也不昂贵,基本无毒。因此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普遍倾向于采用磷酸铁锂和锰酸锂电池。
众新新能源汽车,先行业之先,推出低速电动汽车锂电池车型众新E7L,全新动感前脸设计,高逼格定制型内饰,10寸智能触摸大屏,锂动力电池,颜值攀升、动力更猛!强势来袭,必将成为行业新的黑马级明星产品!
世界上第一辆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汽车是梅赛德斯-奔驰2009款的S400混合动力车,越来越多的其他汽车制造厂商也开始做同样的事情。据了解,近10年内全球电动汽车中约86%将釆用锂离子电池为电力供应。锂离子电池的主要优点:
1、能量比较高。具有高储存能量密度,目前已达到460-600Wh/kg,是铅酸电池的约6-7倍;
2、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可达到6年以上;
3、额定电压高(单体工作电压为3.7V或3.2V);
4、具备高功率承受力,其中电动汽车用的磷酸亚铁锂锂离子电池可以达到15-30C充放电的能力,便于高强度的启动加速;
5、自放电率很低,这是该电池最突出的优越性之一,目前一般可做到1%/月以下,不到镍氢电池的1/20;
6、重量轻,相同体积下重量约为铅酸产品的1/5-6;
7、高低温适应性强,可以在-20℃--60℃的环境下使用,经过工艺上的处理,可以在-45℃环境下使用;
8、绿色环保,不论生产、使用和报废,都不含有也不产生任何铅、汞、镉等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和物质。
电动汽车以电力驱动,行驶无排放(或低排放),噪音低,能量转化效率比内燃机汽车高很多,同时电动汽车还具有结构简单、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安全性也优于内燃机汽车。当下,家用的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已在大地区投入使用;电动公共汽车、巡逻车、接待车、搬运车、摆渡车等,已经在各行业得到广泛普及。燃料电池汽车、生物能源汽车等洁净能源汽车已正在如火如荼的研发设计中,未来必将成为主流。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无限开阔。近10年来,国务院不断加大对其资金的投入,包括对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专项基金、支持重点汽车生产企业等。各城市也在不断在政策、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消费补贴,等环节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广中。
传统汽车产业链涉及一百多个产业,新能源汽车是在传统汽车产业链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当前,多数国家将重点放在发展纯电动车上。上游主要增加了锂离子电池、电机及控制系统、汽车整车控制系统,下游则增加了充电设施、电池回收等产业。 
在纯电动汽车(EV)的成本构成中,电力驱动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系统和电机驱动系统),占比达到整车的50%以上。其中,锂电池是关键之一,故有“得锂者得天下”的呼声。
而胶粘剂是实现电力驱动系统稳定、高效、持久、安全工作的一个核心因素之一。
 
目前主流的汽车动力电池是: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低温性能好、可靠性高、寿命长、电池续航也更长等特点,但造价偏高;而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便于汽车量产且电池易于回收,安全性较三元锂高,但续航上逊于三元锂电池。
 
各种电池的性能对比
 
浅谈电动汽车锂电池解决方案
 
浅谈电动汽车锂电池解决方案
 
1软包电池
 
(1)安全性能好:软包电池在结构上采用铝塑膜包装,在发生安全隐患的情况下软包电池最多只会鼓气裂开,而不像钢壳铝壳电芯那样会发生爆炸。
 
(2)重量轻:软包电池重量较同等容量的钢壳锂电池轻40%,较铝壳锂电池轻20%。
 
(3)容量大:采用软包装节约体积20%以上,比容量提高50%。
 
(4)内阻小:软包电池的内阻较锂电池小,可以极大的降低电池的自耗电。
 
(5)设计灵活:外形可变任意形状,可以做更薄,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开发新的电芯型号。
 
(6)一致性较差。
 
(7)成本较高,通过规模化生产解决。
 
(8)漏液,通过提升铝塑膜质量来解决 。
 
2圆柱电池
 
(1)自动化生产工艺成熟,产品良率高,pack成本较低。
 
(2)采用圆柱形的电池组一致性强,电池组能量密度较高。
 
(3)电池小、电池组散热面积大,散热性能优于方型电池。
 
(4)生产工艺成熟,电池一致性较高。
 
(5)人们普遍担心其中一只电池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车的供电,轻者造成电动汽车趴窝,重者造成各种事故。 
 
3方形电池
 
(1)壳体采用铝合金、不锈钢等,内部采用卷绕式或者叠片式。
 
(2)对电芯的保护作用强于铝塑膜电池,电芯安全性相对圆柱型电池有较大改善。
 
(3)壳体较重导致电池组能量密度有限,自动化生产程度低,产品良率低,一致性较差。
 
动力电池用胶解决方案
 
胶粘剂在动力电池上的四大作用:
 
1.为动力电池提供防护效果;
 
2.实现安全可靠的轻量化设计;
 
3.热管理;
 
4.帮助电池应对更复杂的使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