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行业资讯

关于电池回收的认知误区和现状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18 11:59    点击量:
废旧电池需要被回收,这是被大众普遍接受的环保常识,“一粒纽扣电池污染60万升水”的环保警语也想必大家也毫不陌生。
那么……俺来问几个问题,你敢答吗!
电池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回收?
不一样式儿的电池是否能搁一起回收嘛?
家用一次性干电池也得大张旗鼓地回收嘛?
回收的电池真能寿终正寝吗?
没错,我们往往对废旧电池“谈虎色变”,又对废旧电池的具体回收处理方式一知半解。
 
 
二、电池回收
的科学方法
 
可是,大家或许并不了解,不恰当的电池回收非但起不到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效果,并且有着浪费社会资源、污染物富集而超过环境自净能力、非法回收作坊难以根除等恶果。正确的废旧电池处理方式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常识。
正确的电池回收方式应该首先区分电池类别,方能对症下药。
目前,我们常见的电池有六大类:
一、锂电池,用于手机电池等,近年来被应用于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等行业,需要回收处理。
 
二、碱性电池,如家用的1号、5号、7号电池等,不需专门回收处理。
 
三、镍氢电池,用于混合动力车、儿童玩具等,不需专门回收处理。
 
四、镍镉电池,用于小电流无绳电话、电动玩具,含大量重金属镉,需回收处理。
 
五、铅酸蓄电池,电动车电瓶等,含大量重金属铅,需回收处理。
 
六、纽扣电池,用于电子设备等,容许少量汞的存在,需回收处理。
 
 
就普通市民而言,上述六种类型的电池中,日常使用的碱性电池(如1号、5号、7号电池)由于基本达到无汞标准,可以同生活垃圾一同堆放;镍氢电池作为镍镉电池的替代物,避免了重金属镉的污染,因此也可以和生活垃圾一同堆放。
简言之,1号、5号、7号电池和镍氢电池均可和生活垃圾一同堆放。而其他类型的电池则需要进行专门的回收和处理。
 
 
三、电池回收
的现实困境
循环利用是有难易之分的。回收的难易程度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回收价值,一个是回收途径。
有经济价值无回收途径的代表是铅蓄电池。
无序的铅蓄电池回收是造成我国大面积血铅的原因之一。
回收渠道混乱、从业商贩哄抬价格,不仅使会收购过程产生污染,而且资源大量流入非法生产企业,正规的再生铅企业面临原料采购困难。目前我国非法再生铅产量远远大于合法的再生铅产量。
另一方面,违规企业为一己私利扰乱回收市场,甚至形成完整的体外循环“地下产业链”。简单地将电池破碎,把回收难度高、成本大的铅酸液倒掉,只将电极和栅板贩卖。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环境形成不可逆的污染。
由于无系统回收途径,导致我们支撑不起大规模的回收体系,使得个体户型的回收企业占据市场主体,难以纳入监管。这种伪回收体系是环境保护的大敌。
 
(上图是我国电子拆解行业中的一幕)
 
缺乏经济价值而有回收体系的代表就是锌锰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等各类电池。
在两个影响循环利用因素中,回收途径的重要性要远大于经济价值。
完全不存在回收途径的东西是存在的,但完全不存在经济价值的人类废弃物是不存在的。
很多废弃物之所以经济价值不显著,是因为回收得到的量不够大,当有回收体系时,废弃物集中到一定数量,就会导致产业的形成,量变引起质变。
 
简言之,下游处理环节的缺失,以及废旧电池回收的社会行为仅仅停留在“实现集中”这一步骤,最终反而会因为重金属污染物的集中而超过环境容量,造成更大的危害。
 
四、电池回收的
前景展望
废旧电池的未来必然是回收利用。
面对目前废旧电池的回收困境,政府部门也不断推出和修改相关政策。
2016年12月26日环境保护部为组织制定了《铅蓄电池生产及再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修订了《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新政策根据电池产业的变化进行了一些调整,管理思路从着重控制有害废电池的环境风险和生态威胁转移到同时重视污染防控和资源回用,废电池资源回收由审慎建设变为促进发展。此外,因《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及行业标准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政策的体系化大大加强。
上述政策对于废电池资源回收行业的运行和环保合规提出了更高和更加细化的要求,如执法到位,粗放型高污染的作坊型回收冶炼点将逐渐淘汰,合规经营的回收处理企业可以获得更加规范的发展环境。
而随着行业逐渐规范,准入门槛提高以及专业度提升,正规的资源回收再生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新的行业主体。
政策的出台和升级反应的是政府层面积极构想和行动意向,然而现实是灵活多变、挑战重重的,能否真正发挥政策效果,还要看社会各界的态度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