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产量在不断增长 三元材料
近年来,在政策利好推动下,全国锂电池和相关上下游产业迎来了投资热潮。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国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5月8日,LG化学、浙江华友钴业(603799)公司与无锡高新区签署合作协议,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正式落户。该项目由LG化学与华友钴业成立的合资公司投建,总投资10亿美元,产能规划10万吨,计划9月开工建设,2019年9月竣工投产,2020年5月正式量产。
成本占比较高决定整车性能
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动力锂电池是影响整车性能、成本及用户使用体验的关键部件之一,也是整车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零部件,其成本占整车成本的一半。细分来看,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四大关键材料的成本占电池成本的八成以上。其中正极材料的成本也占据了锂离子电池总成本的40%左右。
正极材料是决定电动汽车性能的关键因素。电动车要求电池具有比能量高、比功率大、自放电少、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及安全性好等特性,相应的正极材料也应满足相同的要求。正极材料是电池中锂离子之源,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电池性能,是锂电能量密度的基础,是锂电池中最关键的功能材料。
受益政策补贴产量不断增长
在2014年之前,我国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心主要为消费类锂电池产品,因此随着201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爆发式增长,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重心已由3C类变成车用动力电池,因此正极材料的行业发展,也更加偏向于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两种材料的产量不断增长。
由于补贴政策的调整,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刺激下,三元材料的生产量持续增长,产量由2011年的0.63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12.6万吨。
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低成本、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动力汽车和储能领域应用广泛,2017年,国内磷酸铁锂材料产量持续增长到10.1万吨。
锰酸锂电池具备功率性能、放电倍率性能、低温性能好、电压频率高的特点,在2017第一批新能源客车推荐目录上,有38款车型选配锰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在推荐目录上新能源客车占比量最高,尤其是锰酸锂电池在物流车上的应用,推动了国内锰酸锂的生产。
性能侧重不同三元材料综合属性最佳
不同的正极材料具有不同性质,相应的在性能上也有所不同,因此目前的锂离子电池在某些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短板。
钴酸锂因为其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小的电池体积,在商用动力电池领域占有较高的份额。但是其较高的价格和不耐高温的安全性问题则一直被诟病。
磷酸铁锂虽然循环次数高,价格相对较低,比能容也已经接近了钴酸锂的水平,但是因为它振实密度较低,电池尺寸较大,耐低温性能差,而且电池一致性较差(生产自动化程度低、实际会影响比能容和循环寿命),所以一直不能较好的运用到小型乘用车上。对于尺寸和重量较为敏感的小型乘用车来说,钴酸锂和三元锂依然是目前的首选。三元锂电池前景向好。 2017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 79.4 万辆和 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53.8%和 53.3%。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 动力电池需求扩容。据专家介绍, 2017 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配套量达到 370.6 亿WH,其中,乘用车配套量 139.8 亿 Wh,占比 37.72%;客车配套量 145.7 亿 Wh,占比 39.31%。随着市场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 具有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池日益受到市场青睐。 专家表示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的天花板在330Wh/kg 左右,能量密度优势使得三元锂电池逐渐侵蚀磷酸锂电池市场。 专家预计 2022 年以前, 三元锂电池将热度不减。
【背景】 专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拥有 10 年从业经验。 2008 年至今就职于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新能源产业动力及储能电池技术部担任项目经理。
1.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分析数据显示, 2018 年 6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约 2.87Gwh,环比下降 36.57%,同比增长 33.58%; 1-6 月累计装机总量为 15.45GWh。整体来说, 2018 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呈现增长趋势,增长达 169.86%;在材料方面,三元动力电池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仍占据主导地位;电池企业方面,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双巨头装机量之和约占四分之三的动力电池市场,实力雄厚。 (中国金属网)
2. 近日,宝马集团负责采购和供应商网络的董事杜兹曼在德国会见媒体时透露:宝马集团已与中国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确立了价值 40亿欧元的电芯采购意向,包括在德国的 15 亿欧元和中国的 25 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