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电池能突破瓶颈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21-03-02 13:05
点击量:次
软包电池能否突破瓶颈,在具备高能量密度的长足优势外,是否也能实现“CTP”?其实,答案早已公布。资料显示,在2020年,行业内曾有报道的一家国内新势力电池企业聚创新能源(以下简称“聚创”),已经在软包电池集成方面有布局相关专利,该软包电池技术为LBP(Laminated-BatteryPack,叠层电池包)。通过查询相关专利,高工锂电发现,在2020年4月,聚创新能源已在该技术层面布局了100余项相关专利,目前已获得授权专利43件。
何为LBP?高工锂电通过专利及调研了解到,LBP方案软包电芯采用直连设计,可根据不同需求组成不同长度的基本连接单元,然后进行逐层堆叠形成大模组或直接装成电池包,这样可以省去大量的铜排连接及常规模组结构附件,可将软包电池系统体积集成效率从30~40%提升至50~60%,同时可减少约20%的结构件数量,从而大幅降低零部件成本和制造成本。
同时,专利显示,聚创LBP方案在安全性方面也有不少亮点设计。相比于传统软包模组,一个模组基本就是一个热失控隔离单元,里面一般有12只甚至更多只电芯,一只软包电芯一旦热失控,一个模组内的所有电芯基本很快都会热失控,电芯越多,短时间内热量释放越大。
而LBP将热失控隔离单元进一步网格划到每个单元3~4只电芯,并且对每一个单元设置类似像方形电芯的“防爆阀”结构,这样可以在提高体积成组效率的同时,大幅提高软包电池包热失控安全性。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以及相对燃油车更强的动力系统和智能配置,新能源汽车更加突出高性价比和驾乘感受。
因此,对能量密度、成本和安全的角逐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动力电池行业主流。软包电芯因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且行业普遍认为是最有可能率先搭载固态电池的封装形式,未来市场潜力较大,但软包电池的成组效率较方形电池低且设计更具挑战,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软包电池的进一步发展,而聚创提出的基于软包的高效集成技术或将给软包电池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机会。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