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行业资讯

锂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介绍

来源:宝鄂实业    2021-07-22 12:45    点击量:
所谓锂电池实际上是一种锂离子浓度差电池,正负两极由两种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组成。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态,正极处于贫锂态,同时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供给到碳负极,保证负极的电荷平衡,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从负极脱嵌,经电解质嵌入正极(这种循环被形象的称为摇椅式机制)。在正常的充放电情况下,锂离子在层状结构的碳材料和层状结构氧化物层间嵌入嵌出,因为过渡金属氧化物LiCoO2、LiNiO2中低自旋配合物多,晶格体积小,在锂离子嵌入脱嵌时,晶格膨胀收缩性小,结晶结构稳定,因此循环性能好,而且充放电过程中,负极材料化学结构基本不变,因此从充放电反应的可逆性看锂电池反应是一种理想的可逆过程。人们将这种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转移来完成电池充放电工作的,神奇机理的锂电池形象地称为“摇椅式电池”,俗称“锂电”。
 
◎当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中脱嵌,在负极中嵌入,放电时反之。这就需要一个电极在组装前处于嵌锂状态,一般选择相对锂而言电位大于3V且在空气中稳定的嵌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做正极,如LiCoO2、LiNiO2、LiMn2O4。
 
◎作为负极的材料则选择电位尽可能接近锂电位的可嵌入锂化合物,如各种碳材料包括天然石墨、合成石墨、碳纤维、中间相小球碳素等和金属氧化物包括SnO、SnO2、锡复合氧化物SnBxpyOz(x=0.4~0.6,y=0.6~0.4,z=(2+3x+5y)/2)等。
 
◎电解质采用LipF6的乙烯碳酸脂(EC)、丙烯碳酸脂(pC)和低粘度二乙基碳酸脂(DEC)等烷基碳酸脂搭配的混合溶剂体系。
 
◎隔膜采用聚烯微多孔膜如pE、pp或它们复合膜,尤其是pp/pE/pp三层隔膜不仅熔点较低,而且具有较高的抗穿刺强度,起到了热保险作用。
 
◎外壳采用钢或铝材料,盖体组件具有防爆断电的功能。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