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行业资讯

锂电池安全问题为甚么频发

来源:宝鄂实业    2021-08-03 15:23    点击量:
首先,锂电池正极和负极采用了嵌入反应方式,与一般的化学反应如铅酸蓄电池中铅变硫酸铅的反应不一样,嵌入反应过程中材料表面也就是界面的结构比较稳定,因此保证了锂电池的长寿命系统。
 
 
其次,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特性,高能量密度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高容量电极材料的使用;二是宽的电化学窗口电解质的使用(这里所指的主要是非水溶液体系电解质或者固体电解质),使得电池的电压大幅度提高。
 
 
“今朝的锂电池均匀电压可以到3.7V以上,最高电压可以达到4.4V以上。这样的设计,与一般的水溶液电解质相比,锂电池中没有钳制反应。”邱新平指出,比如说,如果铅酸蓄电池过充电,过充电以后多余的电可以把水分析,分析完之后,再用氢氧复合基质把多余的电能变成热能释放出来,“锂电池并没有这个机制,所以一旦过充电,就会带来很多安全问题。”
 
 
热失控是电池正极跟电解质的燃烧反应
 
 
邱新平指出,锂电池的特性决定了发展电动车要格外关注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业内在剖析电动车起火原由时,热失控被频繁提及。
 
 
到底什么是热失控?
 
 
据邱新平解释,当电池的温度达到某一温度时,电池内部会发生剧烈的反应,萌生大量的热,这种情况已经无法人为管控,就跟原子弹一样,到了某个极限就马上爆炸,业内把这种反应称为热失控反应。
 
 
从原理上看,锂电池热失控的过程,主要是正极跟电解质的燃烧反应。“我们试验室拿钴酸锂做了一个简单的热力学计算发现,随着钴酸锂材料中的锂被不断地提取出来,也就是电池合成SOC的增加,钴酸锂分析的温度会不断地下降,自身就会发生析氧。而这种氧不会形成氧气,而是活泼的氧,这种活泼的氧会与电解质中的有机溶剂反应,从而萌生大量的热,并且这个反应速度非常快,导致热失控。”邱新平进一步补充道。
 
 
引发热失控的原由有两类
 
 
电池产热是电池工作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如果电池的热释放即热扩散速度比产热速度要快,电池温度就不会上升,不会达到热失控温度。但往往有些时候,电池的散热性并不是很好。
 
 
邱新平将引起热失控的原由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电池外部因素。如果电池所处的环境温度过高,电池散热不好,或者内部卷得不好,导致电池散热不通畅。此外,还有一种情况需要企业特别留意,就是电池脊柱有时候能把热引进去,电池的金属脊柱有铜的,有铝的,导热性都比较好,“电路中有某些高热源的元器件,一定要离电池脊柱远一些,让热量充足发挥。”邱新平补充。
 
 
第二类是电池内部因素。一是微短路,微短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电池工艺中的短路,包括毛刺;另一种是使用过程中的短路,这些都会引起微短路,导致电池局部温度高于热失控温度,从而萌生热失控现象。
 
 
二是电池过充电,过充以后会降低材料的热失控温度。“像电池在使用中后期的容量已经衰减了,这时候电池本身就已经处于过充状态,热失控温度自然会下降。”邱新平指出。
 
 
三是电解质用量,如果用量过多,爆炸的危害性会很大,火焰喷得很高很远,所以要严格控制电解质用量。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