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行业资讯

冬天锂电池容量下降是什么原因

来源:宝鄂实业    2021-12-17 11:46    点击量:
据报道,在-20℃时锂离子电池放电容量只有室温时的31.5%左右。传统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在-20~+55℃之间。但是在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上,要求电池能在-40℃或者更低的温度下进行正常工作。因此,改善锂电池组的低温性质具有重大意义。
究其其影响因素与原因来说,竟是其电解液。电解液对锂电池组的低温性能的影响最大,电解液的成分及物化性能对电池低温性能有重要影响。电池低温下循环面临的问题是:电解液粘度会变大,离子传导速度变慢,造成外电路电子迁移速度不匹配,因此电池出现严重极化,充放电容量出现急剧降低。
 
 
 
尤其当低温充电时,锂离子很容易在负极表面形成锂枝晶,导致电池地失效。电解液的低温性能与电解液自身电导率的大小关系密切,电导率大电解液的传输离子快,低温下可以发挥出更多的容量。电解液中的锂盐解离的越多,迁移数目就越多,电导率就越高。电导率高,离子传导速率越快,所受极化就越小,在低温下电池的性能表现越好。因此较高的电导率是实现锂离子蓄电池良好低温性能的必要条件。
 
 
电解液的电导率与电解液的组成成分有关,减小溶剂的粘度是提高电解液电导率的途径之一。溶剂低温下溶剂良好的流动性是离子运输的保障,而低温下电解液在负极所形成的固体电解质膜也是影响锂离子传导的关键,且RSEI为锂电池组在低温环境下的主要阻抗。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