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行业资讯

详解三元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特性测量及应用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03 08:13    点击量:
   锂离子电池的极化内阻是不可逆热测试的关键参数。为了更准确地计算极化内阻,针对三元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了HPPC测试、熵热系数测试、充放电温升测试,采用两种方法对极化内阻进行了计算,一种是通过电压变化量除以电流得到,另一种是通过建立二阶RC模型,结合HPPC测试工况辨识得到。根据两种方法得到的极化内阻,结合Bernardi生热速率模型公式对电池进行了1C充电和0.5C、1C、2C放电下的温度场仿真,并与红外热成像仪记录到的温度分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根据二阶RC模型得到的极化内阻进行的仿真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说明利用二阶RC模型得到的极化内阻更加适用于电池持续充放电过程中的热分析。模型很好地模拟了电池不同充放电倍率下的温度场信息,对电池热分析及热管理可起到指导作用。 
1 锂离子电池生热原理
 
2  动力电池热特性实验
 
2.1  研究对象
       本课题所研究的电池为36 A·h三元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为Li[Ni1/3Co1/3Mn1/3]O2,负极材料为石墨,最大连续放电电流为2C(72 A)。
 
图1  锂离子电池单体
表1  锂离子动力电池规格参数表
参数
规格
正极极耳材料
Al
负极极耳材料
Cu
电芯尺寸(长×宽×厚)/mm
227×162×8
正极极耳(长×宽×厚)/mm
50×15×0.5
负极极耳(长×宽×厚)/mm
45×15×0.3
重量/g
609
标称电压/V
3.7
充电截止电压/V
4.2
放电截止电压/V
2.75
额定容量/A·h
36
2.2  动力电池HPPC测试
 对锂离子电池内阻的测试,采用美国《Freedom CAR电池测试手册》中的HPPC测试方法。
 
图2  HPPC脉冲电流/电压曲线
2.3  熵热系数测试
       对熵热系数(dE/dT)的测试,是通过在不同温度和不同荷电状态下测试开路电压得到。
 
图3  熵热系数随SOC的变化曲线
2.4  充放电温升测试
3  二阶RC模型
 
3.1  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的建立
       本文所采用的电池模型为二阶RC模型,大量研究表明,二阶模型相比一阶模型具有更好的精度,与三阶模型相比,计算量更小且误差相差不大,能够较准确地模拟电池的各种特性。
3.3  模型验证
 
4  锂离子单体电池生热仿真
 
4.1  热模型基本理论
4.2  电池计算模型的建立
 
(a)电池几何模型
 
(b)电池单体网格
4.3  电池热物性参数的确定
4.4  电池热载荷和定解条件
4.5  仿真结果分析
 
       根据二阶RC模型和HPPC测试的方法得到了电池的极化内阻,利用BERNARDI模型公式求得电池的生热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温度场仿真,所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1)锂离子电池在持续充放电过程中极化达到了最大,利用HPPC测试计算得到的极化内阻仅适用于脉冲工况,而利用二阶RC模型辨识得到的极化内阻更加适用于持续充电和放电下电池的热    分析。
(2)根据二阶RC模型得到的极化内阻进行的仿真与实验数据更加接近,随着充放电倍率的增大,电池温度梯度增大,几乎呈线性升高。同一充放电倍率下,电池的放电温升要大于充电温升,随着充放电倍率的增加,电池的最大温升和温差均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