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行业资讯

锂离子电池会爆炸吗?锂离子电池有哪些安全隐患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7 20:33    点击量: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不仅与池材料本身性质有关,而且与电池制备技术和使用有关。手机电池频频发生爆炸事件,一方面是由于保护电路失效,但更重要的是在于材料方面并没有根本的解决问题。
钴酸锂正极活性材料在小电芯方面是很成熟的体系,但是充满电后,仍旧有大量的锂离子留在正极,当过充时,残留在正极的锂离子将会涌向负极,在负极上形成枝晶是采用钴酸锂材料的电池过充时必然的结果,甚至在正常充放电过程中,也有可能会有多余的锂离子游离到负极形成枝晶,钴酸锂材料的理论比能量是超过每克270毫安时的,但为保证其循环性能,实际使用容量只有理论容量的一半。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如管理系统损坏)而导致电池充电电压过高,正极中剩余的一部分锂就会脱出,经电解液到负极表面以金属锂的形式沉积形成枝晶。枝晶刺穿隔膜,形成内部短路。
电解液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酯,闪点很低,沸点也较低,在一定条件下会燃烧甚至爆炸。如电池出现过热,会导致电解液中的碳酸酯被氧化和还原,产生大量气体和更多的热,如缺少安全阀或者气体来不及通过安全阀释放,电池内压便会急剧上升而引起爆炸。
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安全性问题,同样使用钴酸锂和有机电解液,而且电解液为胶状,不易泄漏,将会发生更猛烈的燃烧,燃烧是聚合物电池安全性最大的问题。
在使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电池发生外部短路或内部短路将产生几百安培的过大电流。外部短路时电池瞬间大电流放电,在内阻上消耗大量能量,产生巨大热量。内部短路形成大电流,温度上升导致隔膜熔化,短路面积扩大,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锂离子电池为达到单只电芯 3~4.2V的高工作电压,必须采取分解电压大于2V的有机电解液,而采用有机电解液在大电流、高温的条件下会被电解,电解产生气体,导致内部压力升高,严重会冲破壳体。
过充可能会析出金属锂,在壳体破裂的情况下,与空气直接接触,导致燃烧,同时引燃电解液,发生强烈火焰,气体急速膨胀,发生爆炸。
另外,对于手机锂离子电池,由于使用不当,如挤压、冲击和进水等导致电池膨胀、变形和开裂等,这些都会导致电池短路,在放电或充电过程放热引起爆炸。
对各组成部份物质的要求
<一> 对正负极物质的要求
1、 正极电位超正,负极电位越负
2、 活性要高(反应快,得胜率高)
3、 活性物质在电解液中要稳定,自溶速度要小
4、 活性物质要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电阻小
5、 便于生产,资源丰富
<二> 对电解液的要求
1、 电导率高,扩散效率好,粘度低
2、 化学成份稳定,挥发性小,易贮存
3、 正负极活性物质在电液中能长期保持稳定
4、 便于使用
<三> 对隔膜要求
1、 有良好的稳定性
2、 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抗弯曲能力,有抗拒枝晶穿透能力
3、 便于使用
4、 吸水性良好,孔径、孔率符合要求
<四> 对外壳要求
1、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承受一般的冲击
2、具有耐工艺腐蚀的能力
 
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电池零电压(低电压)?及其处理方法?
1)电池有无遭受外部短路或过放、反充(将电池正负极或充电器正负极反接,电池充电时相当于强制过放);用电器电路是否正常;点焊品电池是否有烧焦的痕迹。
2)电池有无受高倍率大电流连续过充,导致电池机芯膨胀,内部正负极直接接触短路。
处理方法:
1)了解客户电池的具体使用情况;
2) 取同型号电池充电后接入用电器,判断用电器是否正常;
3)将电池以1C电流充电30分钟,开路放置10分钟左右,如电池的开路电压稳定在电池的正常电压范围内,则电池可基本恢复正常。如电池已受破坏,则电压无法恢复;如电池未使用便出现此现象后,用1C充电电压无法恢复,则需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分析。
4)可建议客户选用带保险管、温度开关等保护类电子元件或集成电路的电池(在过电流充放及短路、过充、过放、反充情况下断开电路,从而保护电池不受破坏)。
5)建议客户注意点焊电流和焊针间的距离。
 
2、电池/电池组充不进电有哪些情况?
1)  检查电池或电池组是否是零电压、高内阻电池;
2)  检查电池组的连接及电子元件、保护电路有无异常;
3)  检查充电设备或充电电路在充电状态下有无充电电压/电流输出;
4)  环境温度是否过高导致充电效率低(最佳温度应不超过40℃);
处理方法:
1)  了解客户对电池的具体使用情况及使用条件;
2)  取同型号电池与万用表(电流档)串入电路充电,根据充电电流数值判断充电设备是否正常。
3)  重复单体电池零电压步骤分析、处理;
4)  建议客户选用稳定性能较好的充电设备或充电电路;
 
3、电池/电池组放不出电有哪些情况?
现象:充电后,装入设备中,设备不能工作,电池组的开路电压不变化或变化不大
1)  检查电池/电池组是否零电压,高内阻电池;
2)  电池组内接电子元件、保护电路有无损坏;
3)  检查设备放电电路是否正常。
处理方法:
1)  用充满电的同型号电池/电池组接入设备,设备是否工作正常;
2)  使用万用表检测电池内接电子元件、保护电路是否正常。
3)  重复单体电池零电压步骤分析、处理;
4)  如属用电器放电电路异常,建议客户及时修理、更换用电器;
5)  如客户没有对电池组自行改装,则需专门的技术人员作进一步的分析。
 
4、有哪些原因可能导致电池的使用寿命缩短?
1)客户的充电器或充电电路是否与电池匹配、输出电压/电流是否稳定;
2)是否按SPEC要求使用电池/电池组(如:电池的使用和储存的环境等);
3)客户所用电池品种是否与客户设备要求相一致。
4)有无连续过充或过放电池/电池组;
处理方法:
1)  了解电池具体使用情况;
2)  查看充电器铬牌标称额定电流及电压;
3)  用万用表与电池串入电路充电,检测充电电流是否过大。
4)  建议使用与电池 /电池组匹配及更稳定的充电器或充电电路已及与设备相匹配的电池;
5)  建议客户按要求使用电池/电池组,尽量避免过充、反充或过放;
 
5、什么是过充?过充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怎样避免?
理论上,Li-ion电池在一定倍率的恒流恒压下充电,当充电转换为恒压4.2V充电后,充电电路中电流为0.01C时,恒压充电的状态仍在进行,即被视为过充。
过充可能导致漏液、变形、起火、在恒压失效后随着充电的加深电压达到一定程度(一般限值为6.0V)会引起爆炸,是损害电池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电池外部加PCB板保护,或在充电器中设置保护线路和/或时限装置(即充电限2.5小时)来防止电池过充可以达到防止和保护的作用。
6、什么是过放?过放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怎样避免?
电池在一定倍率下恒流放电,当电池电压达到2.75V时,放电状态仍在继续,即为过放。
过放可能导致漏液、零电压以及负电压,是损害电池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电池外部加PCB板或在充电器中设计保护线路和/或时限装置来防止过放。